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新疆主要城市不同生态功能区夏季空气负离子特征

, PP. 864-874

Keywords: 生态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质量评价,不同天气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不同天气状况下,对新疆8个主要城市5种生态功能区(林地、水体、景区、商业区和生活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监测。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功能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F=51.960,P=0.000景区(398个/cm3)=水体(398个/cm3)>生活区(313个/cm3)>商业区(270个/cm3);(2)各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表现为清晨和傍晚高于午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林地、水体和景区午间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清晨和傍晚的差异不显著,生活区和商业区差异显著;(3)景区和林地[WTBX]CI[WTBZ]值(0.50和0.49)处于中等清洁范围,属C级;水体和生活区[WTBX]CI[WTBZ]值(0.45和0.29)处于容许范围,属D级;商业区CI值(0.24)在临界值以下,属E级;(4)从林地、水体、景区、生活区到商业区,D级和E级天气所占比例不断增加,B级和C级天气不断减少,说明空气质量逐步下降;(5)不同天气状况下各功能区空气负离子均表现为雨天>晴天>阴天>沙尘(浮尘)。

References

[1]  邵海荣,杜建军,单宏臣,等.用空气负离子浓度对北京地区空气清洁度进行初步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4):56-59.
[2]  闫秀婧.青岛市森林与湿地负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J〕.林业科学,2010,46(6):65-70.
[3]  唐宏,杨德刚,孙聪,等.基于方法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0,33(4):759-665.
[4]  谢正宇,李文华,谢正君,等.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干旱区地理,2011,34(3):532-540.
[5]  赵军, 陈姗.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森林生态效益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34(1):12-19.
[6]  尹俊光.上海市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7]  潘剑彬,董丽.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评价方法—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J〕.生态学杂志,2010,29(9):1881-1886.
[8]  石强,钟林生,吴楚材.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4,(1): 36-40.
[9]  石强,钟林生,吴楚材.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分级标准〔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4):33-36.
[10]  吴楚材,郑群明,钟林生.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1,37(5):75-81.
[11]  穆丹,梁英辉.佳木斯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 2009,20(8):2038-2041.
[12]  刘新,吴林豪,张浩,等.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影响要素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0(2):206-212.
[13]  范亚民,何平,李建龙,等.城市不同植被配置类型空气负离子效应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5, 24(8): 883-886.
[14]  刘云国,吕健,张合平,等.大型人造园林中的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33(1): 89-92.
[15]  蒙晋佳,张燕.广西部分景点地面上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3):25-27.
[16]  王琨,孙丽欣,李超,等.不同环境下空气离子密度的比较与变化机理〔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 39-41.
[17]  韦朝领,王敬涛, 蒋跃林,等.合肥市不同生态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158-2162.
[18]  邵海荣,贺庆棠, 阎海平,等.北京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35-39.
[19]  石强.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0.
[20]  钟林生,吴楚材,肖笃宁.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中的空气负离子研究〔J〕.生态学杂志, 1998,17(6):57-61.
[21]  周晓香,洪辉,王钰.资溪县城空气负离子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23,(6):32-34.
[22]  毛辉青.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的监测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 (3):37-37.
[23]  梁英辉,穆丹.佳木斯不同生态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15-1916.
[24]  姚成胜,吴甫成,陈咏淑,等.岳麓山及其周围地区空气负离子变化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6(3):23-26.
[25]  王珩.城市空气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26]  吴甫成,姚成胜,郭建平,等.岳麓山空气负离子及空气质量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10):1737-174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