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a新疆气温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
, PP. 228-237
Keywords: 新疆 ,气温 ,时空变化 ,ArcGIS
Abstract:
利用新疆9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各气温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格局。(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24℃/10a、0.21℃/10a、0.39℃/10a、0.49℃/10a和0.33℃/10a的倾向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并分别于2004年、1997年、1995年、1985年和199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上升,突变后较突变前,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了1.5℃、0.8℃、1.2℃、1.6℃和1.0℃,但气温上升幅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北疆大,南疆小”的格局。
References
[1] IPCC.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 赵宗慈,王绍武,徐影,等. 近百年我国地表气温趋势变化的可能原因[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808-817.
[3] 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等.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17-727.
[4] 普宗朝,张山清,李景林,等. 近36 a新疆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变化及其特征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08,31(3):409-415.
[5] 张山清,普宗朝,伏晓慧,等. 气候变化对新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2010,27(6):905-914.
[6] 张家宝,陈洪武,毛炜峄,等. 新疆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初步评估[J]. 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2(4):1-11.
[7] 何清,杨青,李红军. 新疆40 a来气温、降水和沙尘天气变化[J]. 冰川冻土,2003,25(4):423-428.
[8] 李瑞雪,张明军,金爽,等. 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10,33(2):95-102.
[9] 袁玉江,何清,魏文寿,等. 天山山区与南、北疆近40 a来的年温度变化特征比较研究[J]. 中国沙漠,2003,23(5):521-526.
[10] 陈鹏翔,毛炜峄. 基于GIS的新疆气温数据栅格化方法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12,35(3):438-445.
[11] 刘永强,戴维,刘志辉. 基于DEM的分布式融雪汇流模型关键算法和实现[J]. 干旱区地理,2011,34(1):143-149.
[12]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3] 翁笃鸣,罗哲贤. 山区地形气候[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
[14] 翁笃鸣,陈万隆,沈觉成,等. 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15] 傅抱璞,虞静明,卢其尧. 山地气候资源与开发利用[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6] 张山清,普宗朝. 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5):73-79.
[17] 普宗朝,张山清,宾建华,等. 新疆乌-昌地区干湿气候要素时空变化分析[J]. 资源科学,2011,33(12):2314-2322.
[18] 普宗朝,张山清,宾建华,等. 新疆乌昌地区热量资源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11,32(4):598-606.
[19] 普宗朝,张山清,宾建华,等. 基于GIS的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时空变化分析[J]. 干旱区研究,2012,29(2):303-311.
[20] 普宗朝,张山清,宾建华,等. 气候变暖对新疆乌昌地区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8(4):257-264.
[21] 普宗朝,张山清,宾建华,等. 新疆乌-昌地区太阳能资源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6):33-39.
[22] 李军,杨青,史玉光. 基于DEM的新疆降水量空间分布[J]. 干旱区地理,2010,32(6):868-873.
[23] 李景林,郑玉萍,李悦,等. 乌鲁木齐-昌吉地区城市化对温度的影响及热岛效应分析[J]. 高原气象,2010,29(6):1609- 1618.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