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吉林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古近系双阳组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DOI: 10.7605/gdlxb.2006.01.008, PP. 75-82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古近系双阳组是在吉林省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中,油气赋存的主要层位,储层主要为湖底扇和扇三角洲的砂体。依据双阳组储层的大量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分析的资料研究了该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双阳组储集层:成岩作用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和溶解6方面的作用。双储集层中的自生粘土矿物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演化过程经历了蒙皂石渐变带,第一迅速转化带和第二迅速转化带,相应的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阶段A1期和晚成岩阶段A2期。依据在垂向上的成岩变化,建立了莫里青断陷双阳组储集层的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在垂向上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了储层物性的垂向分带。

References

[1]  李潇丽,田成. 2002. 山东车镇凹陷东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成岩作用. 古地理学报. 4(4):70~80
[2]  刘林玉,陈刚,柳益群等.1998. 碎屑岩储集岩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 沉积学报.16(2):97~101
[3]  邱隆伟,姜再兴,操应长等.2001. 泌阳凹陷碱性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中国科学(D).31(9):752~759
[4]  应凤祥,王衍奇等. 1994. 中国油气储层研究图册(卷一),碎屑岩.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158
[5]  郑浚茂,庞明著. 1989.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5
[6]  王琪,史基安,薛莲花等. 1999. 碎屑岩储集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区为例. 沉积学报. 17(4):584~590
[7]  王欣,杨贤友.1998. 影响敏感性储层主要因素的确定. 钻井液与完井液. 15(6):7~10
[8]  张琴,朱筱敏,钟大康等. 2004. 山东东营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古地理学报,6(4):493~520
[9]  朱建伟,刘招君等.2003 吉林省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水下扇沉积特征. 古地理学报. 40(4):67~73
[10]  周玉琦,周荔青,郭念发著. 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油气地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35~136
[11]  蔡进功,张守鹏,谢忠怀等. 2001. 胜利油区砂岩成岩作用及油层保护措施研究. 石油大学学报. 25(4):14~19
[12]  李海燕,彭仕密,黄述旺等. 2004. 山东渤南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及沙三段低渗透率储层成岩储集相. 古地理学报. 6(4):503~51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