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庙含油气区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八段岩相古地理

DOI: 10.7605/gdlxb.2006.01.006, PP. 53-62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测井资料和岩心观察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庙含油气区的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八段识别出了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八段划分5个三级沉积层序,建立了苏里格庙含油气区层序地层格架。编制了以体系域为单位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图,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山西期古地理格局呈南北向相分异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盒八段沉积期冲积体系大范围向研究区南部迁移,形成了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河道砂体是苏里格庙含油气区有利的砂质储集体类型,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实践表明,以体系域为单位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可以清楚地展示不同沉积时期的沉积微相展布与迁移变化,是有利储层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References

[1]  冯增昭编著.1989.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47~149
[2]  冯增昭.2004.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古地理学报,6(1):3~19
[3]  郭英海,刘焕杰,陈孟晋著.2004.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92~93
[4]  郭英海,刘焕杰,权彪,汪泽成,钱凯.1998.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沉积学报, 16(3):44~51
[5]  郭英海,刘焕杰.1999.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的海侵.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8(2):126~129
[6]  郭英海,刘焕杰.2000.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的沉积体系.古地理学报,2(1):19~30
[7]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彭军.2001.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8(4):376~382
[8]  刘宝珺,许效松主编.1995.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图集(震旦纪-三叠纪).北京:科学出版社,1~3
[9]  刘宝珺,曾允孚著.1985.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400~401
[10]  尚冠雄主编.1997.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煤地质学研究.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3~12
[11]  王鸿祯著.1985.中国古地理图集.北京:地图出版社,1~2
[12]  王玉净,袁效奇,耿国仓.1992.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纪蜓类研究新进展及其古地理面貌初探.微体古生物学报,9(2):127~150
[13]  王张华,张国栋.1999.鄂尔多斯伊克昭盟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古地理学报,1(3):28~3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