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塔里木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DOI: 10.7605/gdlxb.2007.05.001, PP. 447-460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本文是《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一文的延续。塔里木地区是以当今的塔里木盆地为主体并包括其周边山地的广大地区,北至中天山,南至西昆仑山,西至我国国界,东至阿尔金山,面积逾100万km2。在98个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各种单因素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塔里木地区奥陶系下奥陶统两河口阶和红花园阶、中奥陶统大湾阶和牯牛潭阶、上奥陶统庙坡阶、上奥陶统宝塔阶、上奥陶统临湘阶和五峰阶5个作图单位的各种单因素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相应的5个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这些岩相古地理图的最主要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及定量单因素图为依据。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塔里木地区还是首次出现。在早奥陶世两河口期和红花园期,塔里木地区主要是碳酸盐台地,其中散布着各种滩。其北部为南天山盆地,东部为塔东盆地,南部为西昆仑台地,其东侧为东昆仑台地和柴达木台地。无陆地和云坪,盆地面积相当大。这与该地区寒武纪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大不相同。这表明早奥陶世的海进比寒武纪的更甚了。中奥陶世大湾期和牯牛潭期的岩相古地理面貌与两河口期和红花园期的相似,但南天山盆地西部扩大了,从而形成了柯坪盆地。这是一个重要变化。庙坡期的古地理面貌与大湾期和牯牛潭期的相似,但滩少了,这标志着海进又发展了且可能到达了盛期。至宝塔期,在塔里木台地的东南部,碎屑岩发育,这是塔里木碳酸盐台地向碎屑岩台地变化的预兆,是海退的标志。到晚奥陶世的临湘期和五峰期,塔里木台地基本上变成了1个碎屑岩台地。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这标志着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海进海退旋回的终结。

References

[1]  陈景山,王振宇,代宗仰,等.1999.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台地镶边体系分析
[2]  [J] 古地理学报,1(2):8-17.
[3]  冯增昭.1977.华北下奥陶统岩相古地理新探
[4]  [J]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3):57-79.
[5]  冯增昭.1979.华北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新探
[6]  [J] 地质科学,(4):302-313.
[7]  冯增昭.1992.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岩相古地理方法论
[8]  [J] 沉积学报,10(3):70-77.
[9]  冯增昭.1994.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岩相古地理方法论
[10]  [M] 见:冯增昭主编.中国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662-685.
[11]  冯增昭.2004.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
[12]  [J] 古地理学报,6(1):3-19.
[13]  冯增昭,王英华,张吉森,等.1990.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14]  [M] 北京:地质出版社,1-270.
[15]  冯增昭,陈继新,张吉森.1991.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16]  [M] 北京:地质出版社,文 190页,照片图版16页.
[17]  冯增昭,张家强,王国力,等.2000a.中国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18]  [M] 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234.
[19]  冯增昭,张家强,金振奎,等.2000b.中国西北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20]  [J] 古地理学报,2(2):1-10.
[21]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2001.中国南方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22]  [M] 北京:地质出版社,文221页,彩图10页,照片图版8页.
[23]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2002a.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24]  [J] 古地理学报,4(1):1-12.
[25]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2002b.中国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26]  [J] 古地理学报,4(2):1-11.
[27]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2002c.中国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28]  [J] 古地理学报,4(3):1-10.
[29]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2004.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30]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文233页,彩图42幅,照片图版18页.
[31]  冯增昭,鲍志东,吴茂炳,等.2005. 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32]  [M] 北京:地质出版社,文186页,彩图8幅,照片图版8页.
[33]  冯增昭,鲍志东,吴茂炳,金振奎,时晓章,2006,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34]  [J] 古地理学报,8(4):×427-439.
[35]  顾家裕等.1994.塔里木盆地沉积相与油气勘探丛书
[36]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共310页,图版3页.
[37]  关士聪,演怀玉,丘东洲,等.1984.中国海陆变迁海域沉积相与油气
[38]  [M] 北京:科学出版社,文104页,彩图25幅.
[39]  刘鸿允.1955.中国古地理图
[40]  [M] 北京:科学出版社,文89页,彩图20幅.
[41]  卢衍豪,朱兆玲,钱义元.1965.中国寒武纪岩相古地理轮廓初探
[42]  [J] 地质学报,45(4):349-357,附彩图8幅.
[43]  王鸿祯主编.1985.中国古地理图集
[44]  [M] 北京:地图出版社,中文85页,英文28页,彩图143页.
[45]  新疆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所.1988.新疆古地理图集
[46]  [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文92页,彩图31幅.
[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48]  [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6.
[49]  周志毅,林焕令.1995.西北地区地层、古地理和板块构造
[50]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29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