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相

DOI: 10.7605/gdlxb.2007.03.004, PP. 267-276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地形平缓,基底沉降缓慢,在湖平面整体扩张及浅水背景下河流入湖成三角洲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与测井相研究,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支河道间湾、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分支河道间湾9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不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支河道,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平均宽度200~600m、平均厚度3~8m的道单砂体,(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进一步调整开发井网奠定了基础。

References

[1]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32(4):125-130.
[2]  柏涛, 徐志伟. 2004. 层序地层学在隐蔽圈闭预测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3]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4(1):73-77.
[4]  陈烨菲, 彭仕宓, 钟显彪, 等. 2003. 松辽盆地四五家子油田下白垩统沉积相
[5]  [J] 古地理学报, 5(3):316-327.
[6]  李延平,陈树民,宋永忠,等. 2005.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
[7]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4
[8]  (5):13-16.
[9]  里丁H G著, 周明鉴, 陈昌明, 张疆,等译.1985. 沉积环境和相
[10]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56-160.
[11]  柳成志, 辛仁臣, 王刚. 1998. 松辽盆地北部头台地区扶余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
[12]  [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2(1):68-70.
[13]  龙国清, 郑俊峰, 黄郑, 等. 2002. 宝浪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
[14]  [J] 河南石油, 16(6):4-6.
[15]  楼章华, 兰翔, 卢庆梅, 等. 1999. 地形、气候与湖面波动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16]  地质学报, 73(1):83-91.
[17]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等. 1999.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18]  [J] 沉积学报, 17(4):572-576.
[19]  马明侠,马金龙. 2000. 松辽盆地两江地区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20]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3):4-6.
[21]  王永春. 2001.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22]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5.
[23]  谢庆宾, 朱筱敏, 管守锐, 等. 2003.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24]  [J] 沉积学报, 21(2):219-226.
[25]  郑玉龙, 陈春瑞, 任林伟. 2005.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陆相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26]  [J] 古地理学报,7(3):337-345. 
[27]  邹才能, 贾承造, 赵文智, 等. 2005.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