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和新近系油田卤水资源水化学特征及化学演化
DOI: 10.7605/gdlxb.2007.03.009, PP. 313-320
Abstract: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一些背斜构造单元的古近系—新近系中,赋存储量巨大的油田卤水,有望成为第四系盐湖卤水的后续利用资源。通过对小梁山、南翼山、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油墩子、油砂山等典型构造区石油钻孔自喷的油田卤水以及地表盐湖卤水、晶间卤水取样分析,讨论了其水化学特征及资源分布,重点通过与海水、青海湖水蒸发曲线对比,分析了油田卤水的化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油田卤水中K、B、Li资源远超工业开采品位,Br、Sr等也达到工业开采品位,有优越的高品位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油田卤水资源元素富集规律表现为平面上以中部南翼山背斜最为富集,向北、向南相对降低,垂向上深部油田卤水比浅层晶间卤水、湖表卤水资源元素相对更为富集;油田卤水的化学演化主要受控于水岩反应、深部水的混合以及蒸发浓缩和盐岩的溶解作用,这些作用为卤水分异演化、富集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球化学条件。
References
[1] | 孙大鹏,李秉孝,马育华,等. 1995. 青海湖湖水的蒸发实验研究
|
[2] | [J] 盐湖研究,3(2):10-19.
|
[3] | 王弭力,杨智琛,刘成林. 1996. 柴达木盆地北部盐湖钾矿床及其开发前景
|
[4] | [M] 北京:地质出版社,33-51.
|
[5] | 汪蕴璞,王焕夫.1982.深层卤水形成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
[6] | [M] 北京:地质出版社,67-74.
|
[7] | 袁见齐,霍承禹,蔡克勤.1983.高山深盆的成盐环境——一种新的成盐模式的剖析
|
[8] | [J] 地质论评,29(2):159-165.
|
[9] | 张金来. 1981. 我国陆相油田水形成的若干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
[10] | [J] 地球化学, (2): 163-173.
|
[11] | 张彭熹. 1987. 柴达木盆地盐湖
|
[12] |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72-179.
|
[13] | 郑喜玉. 1986.青海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
|
[14]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33-147.
|
[15] | 蔡春芳,梅博文,马亭,等. 1997.塔里木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
[16] | [M] 北京:地质出版社, 8-10.
|
[17] | 陈郁华. 1983. 黄海水25℃恒温蒸发的析盐序列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
|
[18] | [J] 地质学报,(4):379-395.
|
[19] | 党玉琪,尹成明,赵东升. 200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纪与新近纪沉积相
|
[20] | [J] 古地理学报,6(3):297-306.
|
[21] | 付建龙,于升松,李世金,等. 2005.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卤水资源可利用性分析
|
[22] | [J] 盐湖研究,13(3):17-22.
|
[23] | 姜波,徐凤银,彭德华,等. 2004.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变形特征
|
[24] |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33(6): 687-692.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