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风暴沉积
DOI: 10.7605/gdlxb.2007.04.004, PP. 379-386
Abstract:
鄂东黄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灰岩中发育了典型的风暴沉积,风暴岩由砾屑灰岩、颗粒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其中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丘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砾屑的撕裂构造及水平层理等,不同层位具有不同的风暴沉积构造类型和组合特征。根据风暴沉积的岩石特征、构造类型、规模、组合特点,并结合沉积背景分析,风暴沉积序列可进一步分为深水远源型、过渡型和浅水近源型。大冶组一段风暴沉积具有深水远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深的外陆棚;大冶组二段风暴沉积具有过渡型特点,沉积环境为向上变浅的内陆棚;大冶组三、四段风暴沉积具有浅水近源特点,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至滨岸。大冶组沉积序列具有向上变浅的特点,沉积环境由深水陆棚逐渐向滨岸转变。风暴沉积的识别对重建鄂东黄石地区早三叠世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References
[1] | 陈公信,金经炜,吴细松,等.1996.湖北省岩石地层
|
[2] | [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83-185.
|
[3] | 李壮福,郭英海. 2000.徐州地区震旦系贾园组的风暴沉积
|
[4] | [J] 古地理学报,2(2):19-27.
|
[5] | 邵龙义. 1997.湘中早石炭世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
|
[6] | [M] 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67-78.
|
[7] | 沈忠悦,方大钧,王朋岩,等.1998.湖北早三叠世大冶组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
[8] | [J] 科学通报,43(21):2257-2264.
|
[9] | 许世远. 1997.长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沉积研究
|
[10]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93-96.
|
[11] | 张哲,杜远生,舒雪松. 2006.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序列及其环境意义
|
[12] | [J] 地质科技情报,25(2):29-34.
|
[13] | 朱利东,丁梅华,刘华夏. 1992.湖北大冶沙田下三叠统菊石、双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
[14] | [ J] 地球科学,17(3):337-344.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