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亚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
DOI: 10.7605/gdlxb.2007.02.006, PP. 175-183
Abstract: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亚段中下部岩石为石英砂岩类砂岩,即“骆驼脖砂岩”,上部岩石为暗色粉砂质泥岩或碳质泥岩。“骆驼脖砂岩”广布于华北地台,在鄂尔多斯盆地呈“满盆砂”现象,是盆地的主要储层之一。以往学者多认为盒8段下亚段是河流相或三角洲相沉积。通过对众多取心井盒8段下亚段岩心的观察,结合对砂岩岩性、剖面结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特征及砂体空间展布规律的综合研究,提出了盒8段下亚段中下部是滩坝相沉积,上部是沼泽相或沼泽相为主夹小河道沉积。盒8段下亚段可发育一段或两段滩坝相石英砂岩类砂岩,其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两段砂岩间夹若干米半深湖相的暗色粉砂质泥岩或沼泽相的碳质泥岩。发育<10°的冲洗交错层理、互成180°相交的板状和楔状层系组,具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的风暴岩。自然伽马曲线呈箱形或带齿的箱形。众多厚度较大的砂岩组成的若干列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透镜体状砂体,大致平行于古岸线。
References
[1] | 陈冬霞,王兴志,李凌,等. 2002. 鄂尔多斯盆地佳县—子洲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
|
[2] | [J] 古地理学报,4(3):94-96.
|
[3] | 冯增昭, 王英华, 刘焕杰,等. 1994. 中国沉积学
|
[4] |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79-290.
|
[5] | 郭英海,刘焕杰. 2000.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
[6] | [J] 古地理学报,2(1): 19-24.
|
[7] | 侯方浩,蒋裕强,方少仙,等. 2005.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组二段和四段砂岩沉积模式
|
[8] | [J] 石油学报,26(2): 30-34.
|
[9] | 刘本培, 金秋崎. 1996. 地史学教程
|
[10] |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71-172.
|
[11] | 马新华. 200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特点与成藏机理讨论
|
[12] |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6(2): 230-236.
|
[13] | 聂武军,刘棣民,袁芳政,等. 2001. 鄂北下二叠统含气层段沉积相划分及古地理演化
|
[14] | [J] 天然气工业,21(增刊): 45-48.
|
[15] | 〖JP2〗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 2006.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
|
[16] | [J] 古地理学报,8(1): 53-62. 〖JP〗
|
[17] | 王张华,张国栋. 1999. 鄂尔多斯伊克昭盟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
|
[18] | [J] 古地理学报,1(3): 28-39.
|
[19] | 魏红红,彭惠群,李静群,等. 199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
[20] | [J] 沉积学报,17(3):403-406.
|
[21] | 叶泰然,郑荣才,文华国. 2006.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
[22] | [J] 沉积学报,24(2): 259-265.
|
[23] | 曾鼎乾. 1951. 如何划分石盒子系及狭义的山西系并叙述二者间的不整合现象
|
[24] | [J] 地质论评,15(4-6): 203-218.
|
[25] | 张金亮,张金功,洪峰,等. 2005. 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深盆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
[26] | [J] 天然气地球科学,16(4): 526-533.
|
[27] | 赵澄林. 2001. 沉积学原理
|
[28] |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64-73.
|
[29] | 赵虹,党犇,李文厚. 2006.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特征
|
[30] | [J] 天然气工业,26(1): 26-29.
|
[31] | 赵霞飞. 1992. 动力沉积学与陆相沉积
|
[32] |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38-239.
|
[33] | 李宏伟,范军侠,袁士义,等. 2006. 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层序地层学与天然气高产富集区分布规律
|
[34] | [J] 石油勘探与开发,33(3):340-342.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