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北祁连造山带老虎山奥陶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DOI: 10.7605/gdlxb.2007.01.007, PP. 69-76
Abstract:
对北祁连造山带老虎山地区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硅质岩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下奥陶统硅质岩为生物化学作用成因,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海环境;中、上奥陶统下部与玄武岩共生的硅质岩显示热液成因,沉积于洋脊环境;中、上奥陶统上部硅质岩指示生物化学成因,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上述特征表明老虎山地区在早奥陶世为相对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所含硅质岩和陆缘碎屑岩为大陆斜坡相浊流沉积。中、晚奥陶世柴达木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在弧后产生离散型活动大陆边缘,形成弧后盆地,硅质岩及其共生的枕状玄武岩和浊积岩应属于扩张弧后盆地的产物。
References
[1] |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90-127.
|
[2] | 钱青,张旗,孙晓猛,等. 2001.北祁连老虎山玄武岩和硅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
[3] | 杜远生, 张哲,周道华,等.2002.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志留纪和泥盆纪古地理及其对同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
|
[4] | 古地理学报,4(4):1-8.
|
[5] | 杜远生,朱杰,韩欣,等. 2004.从弧后盆地到前陆盆地——北祁连造山带奥陶纪—泥盆纪的沉积盆地与构造演化
|
[6] | 地质通报, 23:911-917.
|
[7] | 冯益民,何世平. 1994.北祁连山寒武—奥陶纪硅质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
[8] | 西北地质科学, 15 (1):17-25.
|
[9] | 冯益民,何世平. 1996.祁连山大地构造与造山作用
|
[10] | 北京:地质出版社, 71-101.
|
[11] |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 1997.甘肃省岩石地层
|
[12] | 地质科学, 36(4):444-453.
|
[13] | 王东安,陈瑞君. 1995.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硅质岩的地球化学成因标志及其地质意义
|
[14] | 沉积学报, 13(1):27-31.
|
[15] |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 1996.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岩石成因
|
[16] | 北京:地质出版社, 12-146.
|
[17] |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 2003.北祁连山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浆成因
|
[18] | 中国地质, 30(1):48-60.
|
[19] | 徐学义,赵天江,李向民,等. 2003.北祁连山早古生代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意义
|
[20] | 地质科技情报, 22(3):22-26.
|
[21] | 吴浩若.1999.放射虫硅质岩对华南古地理的启示
|
[22] | 古地理学报,1(2): 28-35.
|
[23] | 姚建新,许志琴,杨经绥,等.2004.祁连和秦岭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古生物区系关系的探讨
|
[24] | 古地理学报,6(3):347-354.
|
[25] | 张旗,孙晓猛,周德进. 1997.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
[26] | [J] . 地球科学进展,12(4):366-389.
|
[27] | 张瑞林,赵江天,申少宁. 1997.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相及地质找矿
|
[28] | 北京:地质出版社,97-113.
|
[29] | 周志强, 曹宣铎, 赵江天,等. 1996.祁连山东部早古生代地层和沉积—构造演化
|
[30] | 西北地质科学, 17(1): 1-58.
|
[31] | 朱杰, 杜远生, 刘早学, 等. 2005.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中生代放射虫硅质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辑),35(12):1 131-1 13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