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中国奥陶纪地理区划纲要

DOI: 10.7605/gdlxb.2008.02.007, PP. 175-182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根据区域构造、古地理和地层资料,中国奥陶纪的诸多板块、地体和活动带应分属11个地理区。文章重点研究了各地理区的边界。这些相邻的地理区块在奥陶纪曾处于远距离分离状态,除华北区南界和华南区北界明显由同期秦岭活动带限定之外,地理区的界线大多只能沿发生在奥陶纪之后的构造拼贴结合带划定,只有塔里木区北界和北疆区南界,得以通过追索代表曾在奥陶纪时段内发育于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中间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局限洋盆或深海盆地遗迹(即残留缝合带)来予以确定。中国大陆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晚石炭世至新生代的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主要包括活动带的消减以及板块和地体的漂移、增生与会聚。

References

[1]  陈金华. 1990. 塔里木中、新生代地质发展史 [M]. 见:周志毅,陈丕基主编. 塔里木生物地层和地质演化. 北京:科学出版社,339-363
[2]  陈金华,杨恒仁. 1995. 中、新生代地质发展史 [M]. 见:周志毅,林焕令主编. 西北地区地层、古地理和板块构造. 江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1-239.
[3]  陈金华,徐克定,徐柔远. 1998. 中国南方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生物地理区系问题 [J]. 古生物学报,37(1):97-107.
[4]  陈挺恩. 1986. 奥陶系 [C]. 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藏地质局主编. 西藏申扎、班戈地区地层和古生物专题研究报告之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丛刊,10:3-12.
[5]  范承钧,杨明桂. 1994. 中国基本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M]. 见:程裕淇主编.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北京:地质出版社,448-476.
[6]  范承钧,马冠卿,王忠实. 1994. 川滇青藏区区域地质特征 [M]. 见:程裕淇主编.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北京:地质出版社,239-312.
[7]  方宗杰,朱怀诚,吴秀元,等. 2001. 二叠系 [M]. 见:周志毅主编. 塔里木盆地各纪地层. 北京:科学出版社,170-207,348-350.
[8]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 2001a. 中国南方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J]. 古地理学报,3(2):11-22.
[9]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 2001b. 中国南方中及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J]. 古地理学报,3(4):10-24.
[10]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 2003a. 中国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J]. 古地理学报,5(1):1-16.
[11]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2003b. 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J]. 古地理学报,5(3):263-278.
[12]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 2004a. 中国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J]. 古地理学报,6(2):127-139.
[13]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 2004b. 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33.
[14]  冯增昭,鲍志东,吴茂炳,等. 2007. 塔里木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J]. 古地理学报,9(5):447-460.
[15]  倪寓南,耿良玉,王志浩,等. 2001. 奥陶系 [M]. 见:周志毅主编. 塔里木盆地各纪地层. 北京:科学出版社,39-80,343-344.
[16]  戎嘉余,陈旭. 1987. 华南晚奥陶世的动物群分异及生物相、岩相分布模式 [J]. 古生物学报,26(5):507-535.
[17]  阮亦萍,廖卫华. 1995. 晚古生代地质发展史 [M]. 见:周志毅,林焕令主编. 西北地区地层、古地理和板块构造.江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01-116.
[18]  尚瑞钧,陈家义,劳子强,等. 1994. 昆仑—秦岭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M]. 见:程裕淇主编.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北京:地质出版社,165-238.
[19]  周志毅,林焕令,倪寓南. 1995. 早古生代板块构造和地质演化 [M]. 见:周志毅,林焕令主编. 西北地区地层、古地理和板块构造. 江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20.
[20]  周志毅,罗惠麟,周志强,等. 2001. 向阳组三叶虫动物群的分布——兼论奥陶纪印支地体在滇西的地质界线 [J]. 古生物学报,40(3): 310-317.
[21]  周志毅,袁金良,张正华,等. 1979.贵州及其邻近地区寒武纪生物地理分区 [J]. 地层学杂志,3(4): 258-271.
[22]  周志毅,周志强,张进林. 1989.华北地台及其西缘奥陶纪三叶虫相 [J]. 古生物学报,28(3): 296-313.
[23]  郭铁鹰,梁定益,张宜智,等. 1991. 西藏阿里地质 [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464. 
[24]  赖才根,等. 1982. 中国的奥陶系 [M]. 北京:地质出版社,1-297.
[25]  刘昭蜀,陈忠,潘宇. 1992. 关于南海海盆的成因演化的探讨 [C]. 见:李继亮主编. 中国东南海陆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研究.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43-147.
[26]  卢衍豪,朱兆玲,钱义元,等. 1976.中国奥陶纪的生物地层和古动物地理 [J].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7:1-83.
[27]  南润善,郭胜哲,等. 1992. 内蒙古—东北地槽区古生代生物地层及古地理 [M]. 北京:地质出版社,1-146.
[28]  王鸿桢. 1985. 中国古地理图集 [M]. 北京:地图出版社,1-143.
[29]  王乃文. 1984. 青藏高原古生物地理与板块构造的探讨 [J].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9:1-28.
[30]  汪啸风. 1989. 中国奥陶纪古地理重建及其沉积环境与生物相 [J]. 古生物学报,28(2):234-248.
[31]  王义刚. 1974. 奥陶系和志留系 [M]. 见: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1966—1968)·地质. 北京:科学出版社,24-27.
[32]  杨家騄.1988. 东秦岭寒武纪构造古地理概况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3(5):473-480.
[33]  杨明桂. 1994. 南海盆地及琼南微陆块 [M]. 见:程裕淇主编.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北京:地质出版社,374.
[34]  杨志坚. 1987. 横贯中国东南部的一条古断裂带 [J]. 地质科学,22(3):221-230.
[35]  曾庆銮,袁春林,郭真民,等. 1992. 海南岛三亚地区基础地质研究 [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74.
[36]  张良臣,周庆仁,赵国龙. 1994. 天山—兴安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M]. 见:程裕淇主编.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北京:地质出版社,28-89.
[37]  赵达,张梅生,程立人,等. 1997. 兴安岭地区奥陶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及其构造背景 [M]. 吉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181.
[38]  周名魁,王汝植,李志明,等. 1993. 中国南方奥陶—志留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 [M]. 北京:地质出版社,1-111.
[39]  周志毅,陈丕基. 1990. 前言 [M]. 见:周志毅,陈丕基主编. 塔里木生物地层和地质演化. 北京:科学出版社,iii-v. 
[40]  周志毅,陈旭,王志浩,等. 1990.奥陶系 [M].见:周志毅,陈丕基主编.塔里木生物地层和地质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56-13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