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唐王寨上寒武统崮山组沉积环境及竹叶状灰岩的多成因分析
DOI: 10.7605/gdlxb.2008.02.002, PP. 125-138
Abstract:
华北地台上寒武统崮山组出现了大量的竹叶状灰岩。通过对山东唐王寨剖面崮山组的系统研究,识别出页岩、疙瘩状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薄层状泥晶灰岩、生物扰动泥晶灰岩、颗粒质(生物碎屑)泥岩—泥质颗粒岩、含交错层理鲕粒灰岩及竹叶状灰岩8种岩石类型,这些岩石类型组成了页岩盆地、深潮下带及浅潮下带岩石组合。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的特征及其沉积序列,表明砾屑和基质的来源多样并且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其成因具有多样性。据此总结出崮山组竹叶状灰岩具有4种可能的成因类型:1)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原地形成或者仅有短距离的搬运过程;2)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近岸形成并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过程,或者竹叶状灰岩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海平面的突然升高;3)竹叶状灰岩中基质可能来源于近岸未固结的鲕粒和生物碎屑及原地的灰泥,与原地破碎生成的砾屑和灰泥等混合沉积;4)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可能来源于远岸的固结的泥晶灰岩,并经搬运作用与原地未固结的灰泥及骨架颗粒等基质混合沉积。
References
[1] |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等.2004.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33.
|
[2] | 冯增昭,王英华,张吉森,等.1990.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M].北京:地质出版社,1-270.
|
[3] | 刘建波.2006.华南早—中奥陶世生物大辐射间的海平面变化 [C].见:戎嘉余,等.生物的起源、辐射与多样性演化——华夏化石记录的启示.北京:科学出版社,335-360,875-877.
|
[4] | 卢衍豪,董南庭.1953.山东寒武纪标准剖面新观察 [J].地质学报,32(3):164-201.
|
[5] | 梅冥相,马永生.2003.华北地台晚寒武世层序地层及其与北美地台海平面变化的对比 [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3:14-26.
|
[6] | 孟祥化,乔秀夫,葛铭.1986.华北古浅海碳酸盐风暴沉积和丁家滩相序模式 [J].沉积学报,4:1-18.
|
[7] | 彭阳,章雨旭.2000.北京西山及邻区下古生界白云石化与层序地层 [J].地球学报,21:78-85.
|
[8] | 王祥珍.1981.关于“竹叶状灰岩”的命名、分类、分布和形成机理的探讨 [J].矿物岩石,1(5):31-41.
|
[9] | 王英华,张秀莲,杨承运.1988.华北地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岩石学 [M].北京:地质出版社,1-144.
|
[10] | 张增奇,刘明渭,宋志勇,等.1996.山东省岩石地层 [M].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08-143.
|
[11] | 章雨旭,万渝生.1990.北京西山竹叶状灰岩的成因 [C].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北京:地质出版社,56-64.
|
[12] | 段吉业,安素兰,刘朋举,等.2005.华北板块东部寒武纪地层、动物群及古地理 [M].香港:雅园出版公司,1-255.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