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世悦, 刘焕杰. 1994.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学研究特征[J]. 岩相古地理, 14(5):11-20.
|
[2] | 陈世悦,刘焕杰. 1995. 华北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模式及其演化[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3(5):1-5.
|
[3] | 陈钟惠. 1988. 煤和含煤岩系沉积环境[M]. 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62.
|
[4] | 程爱国,等.2001.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343.
|
[5] | 韩德馨, 杨起. 1980. 中国煤田地质学(下册)[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415.
|
[6] | 郝黎明,邵龙义,时宗波,等.2000.旋回频率曲线在幕式聚煤作用中的研究——以西南地区上二叠统为例[J].古地理学报,2(4):12-19
|
[7] | 何起祥,业治铮,张明书,等. 1991.受限陆表海的海侵模式[J].沉积学报, 9(1):1-10.
|
[8] | 李宝芳,温显端,李贵东. 1999. 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J]. 地学前缘, 6(增刊):81-94.
|
[9] | 李思田,李祯,林畅松,等. 1993. 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J].煤田地质与勘探,21(4),1-8.
|
[10] | 李增学,魏久传,韩美莲. 2001.海侵事件成煤作用——一种新的聚煤模式[J].地球科学进展, 16(1): 120-124.
|
[11] | 李增学,魏久传,王明镇. 1996.华北南部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海平面变化[J].岩相古地理, 16(5):1-11.
|
[12] | 李增学. 1994.内陆表海聚煤盆地的层序地层分析——华北内陆表海聚煤盆地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9(6):65-70.
|
[13] | 刘焕杰.1982.潮坪成煤环境初论——三汇坝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含煤建造沉积环境模式[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2):61-71.
|
[14] | 刘焕杰,贾玉如,龙耀珍,等. 1987. 华北石炭纪含煤建造的陆表海堡岛体系特点及其事件沉积[J].沉积学报, 5(3):73-80.
|
[15] | 刘焕杰, 桑树勋, 施健. 1997. 成煤环境的比较沉积学研究——海南岛红树林潮坪与红树林泥炭[M]. 江苏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3.
|
[16] | 雒昆利,李会杰,牛彩香,等.2008.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纪乐平世陆生生物大灭绝期煤中砷和硒的演化及古环境意义[J].古地理学报,10(4):385-394.
|
[17] | 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勘探分院,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探公司.1987.太原西山含煤地层沉积环境[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633.
|
[18] | 彭格林,钟蓉,唐伟忠.1999.华北地台西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海水进退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J].古地理学报,1(2):18-27.
|
[19] | 邵龙义,陈家良,李瑞军,等. 2003.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J]. 沉积学报, 21(1):168-174.
|
[20] | 邵龙义,肖正辉,何志平,等.2006.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J].古地理学报,8(1):43-52.
|
[21] | 邵龙义,窦建伟,张鹏飞.1998.含煤岩系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煤田地质与勘探,26(1):4-9.
|
[22] | 邵龙义,何志平,鲁静.2008. 环渤海湾西部石炭系—二叠系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74.
|
[23] | 邵龙义,张鹏飞,窦建伟,等. 1999.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的新认识—兼论河北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8(1):20-24.
|
[24] | 邵龙义, 张鹏飞, 刘钦甫, 等. 1992.湘中地区下石炭统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幕式聚煤作用[J]. 地质论评,38(1):52-59.
|
[25] | 邵龙义, 张鹏飞, 田宝霖,等. 1993. 黔西织纳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J]. 地学探索, 8: 1-11.
|
[26] | 张泓, 李恒堂, 熊存卫,等.1998.中国西北侏罗纪含煤地层与聚煤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316.
|
[27] | 张鹏飞,金奎励,吴涛,等.1997. 吐哈盆地煤沼沉积环境和煤成油[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69.
|
[28] | 张鹏飞,刘焕杰,卓越,等. 1983. 试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桂中马滩一带合山组的某些沉积特征[J].沉积学报, 1(3):16-28.
|
[29] | 张鹏飞,彭苏萍,邵龙义,等. 1993.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84.
|
[30] | 张鹏飞,邵龙义,代世锋.2001.华北地台晚古生代海侵模式雏议[J].古地理学报,3(1):15-24.
|
[31] |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1996a.黔西川南滇东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362.
|
[32] |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1996b. 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547.
|
[33] |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1997.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煤地质学研究[M]. 山西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433.
|
[34] |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1999.华南二叠纪含煤盆地特征及聚煤规律[M]. 江西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