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盆地古近纪气候事件的研究
DOI: 10.7605/gdlxb.2008.06.009, PP. 647-656
Abstract: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山脉中的一个山间盆地,古近系保存完好,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古近纪气候变迁的良好地区。通过对吐鲁番盆地连木沁剖面古近系多种气候代用指标(Fe2O3、FeO、CaCO3、有机碳、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吐鲁番盆地古近纪的气候变迁和重要气候事件。利用Fe3+/Fe2+值,恢复了吐鲁番盆地古近纪的气温:古新世的年均气温为22.35℃,始新世为21.82℃,渐新世为15.69℃,并且在渐新世的早期和晚期发生较大幅度的降温事件。对地层中CaCO3(碳酸钙)含量的研究表明,古新统和始新统碳酸钙平均含量分别为468%和666%,指示该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比较湿润,而渐新统达15.01%,指示渐新世气候明显干旱化,并且渐新世的早期和晚期气候更为干旱。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值分布于C3植物的范围内,表明其受C3植物的影响。对地层中的δ13Corg值研究显示,该值与地层中碳酸钙含量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即该值偏负时,地层中碳酸钙含量增加,气温降低。各种气候指标指示吐鲁番盆地古新世和始新世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而渐新世气候干旱温凉。
References
[1] | 童国榜, 刘志明, 郑绵平, 等. 2002. 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7(4):446-452.
|
[2] | 童永生. 1978. 吐鲁番盆地晚古新世台子村动物群[C]. 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甲种专刊, 第13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82-101.
|
[3] | 文启中, 刁桂仪, 贾蓉芬, 等. 1995. 黄土剖面中古气候变化的地球化学指标记录[J]. 第四纪研究, 15(3): 223-231.
|
[4] | 吴敬禄, 沈吉, 王苏民. 1995.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δ13C形成条件兼论若尔盖盆地中δ13C所示古气候特征[C].见:青藏项目专家委员会编. 青藏高原形成、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75-181.
|
[5] | 徐余瑄, 王景文. 1978. 桃树园子群巨犀化石新材料[C]. 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甲种专刊, 第13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32-140.
|
[6] | 薛祥煦, 岳乐平, 张云祥, 等. 2002. 陕西旬邑新近系化学地层与环境变迁[J]. 地层学杂志, 26(2): 81-86杨怀仁. 1978. 第四纪地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428.
|
[7] | 翟人杰. 1978. 吐鲁番盆地东部桃树园子群哺乳动物化石[C]. 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甲种专刊, 第13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26-131.
|
[8] | 翟人杰,郑家坚, 童永生. 1978. 新疆吐鲁番盆地第三纪地层[C]. 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甲种专刊, 第13号. 北京:科学出版社, 68-81.
|
[9] | 张宗祜, 魏明建. 1995. 黄土中全氧化铁与气候指标的定量关系[J]. 科学通报, 40(13): 1219-1221.
|
[10] | 郑家坚. 1978. 吐鲁番盆地连坎组哺乳类化石及其地质时代[C]. 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甲种专刊, 第13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16-125.
|
[11] | 钟筱春, 唐文松, 赵秀兰, 等. 1993. 新疆吐鲁番坳陷连木沁剖面陆相白垩—第三系界线灾变事件初步研究[J]. 科学通报, 38(4):341-344.
|
[12] | 周延兴. 1984. 论沧州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物Fe3+/Fe2+垂直变化周期及其应用[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4(2): 103-110.
|
[13] | 陈隆勋, 刘骥平, 周秀骥, 等. 1999. 青藏高原隆起分布变化对亚洲大陆气候的影响[J]. 第四纪研究, 19(4):314-329.
|
[14] | 程捷, 高振纪. 2004. 环境背景研究[M].见: 郑绍华主编. 建始人遗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26-359.
|
[15] | 程捷, 张秋营, 张西娟, 等. 2005. 吐鲁番盆地新生代环境演变[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122.
|
[16] | 耿宝印, 陶君容, 颉光普. 2001. 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及气候意义[J]. 植物分类学报, 39(2):105-115.
|
[17] | 郭正堂, 吴海斌, 魏建晶, 等. 2001. 用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探讨青藏高原东南的隆升幅度[J]. 第四纪研究, 21(5): 392-398.
|
[18] | 韩家懋, 王国安, 刘东生. 2002. C4植物的出现与全球环境变化[J]. 地学前缘, 9(1): 233-243.
|
[19] | 金小凤. 1996. 吐哈盆地第三系—白垩系古微体植物、动物群[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3(1): 33-39.
|
[20] | 吕厚远, 顾兆炎, 吴乃琴, 等. 2001.海拔高度的变化对青藏高原表土δ13Corg的影响[J]. 第四纪研究, 21(5):399-405.
|
[21] | 欧阳自远, 王世杰, 肖志峰, 等. 1995.新生代地外物体撞击事件诱发的古气候环境灾变[J]. 第四纪研究, 15(4): 324-331.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