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六盘山地区1900年以来的干湿变化
DOI: 10.7605/gdlxb.2009.03.012, PP. 355-360
Keywords: 树木年轮,相对湿度,六盘山
Abstract:
利用树木年代学中的树木年轮方法,分析了六盘山地区油松的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发现研究区油松的径向生长与该地区4—5月份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响应分析的基础上,重建了1900年以来六盘山地区4—5月份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序列,重建方程的稳定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557。分析结果表明:重建的六盘山地区4—5月份平均相对湿度序列存在较显著的4~7年的变化周期;1900年以来,存在4个比较明显的气候较干旱的时期,分别是1905—1916年,1918—1932年,1941—1946年和1955—1962年;同时存在4个气候相对湿润的时期,分别是1900—1904年,1934—1939年,1948—1953年和1964—1973年。其中,最严重的两次干旱期分别为1905—1915年及1922—1932年。
References
[1] | 蔡秋芳, 刘禹, 宋慧明, 等. 2008. 树轮记录的陕西中—北部地区1826 年以来4—9月温度变化[J]. 中国科学(D辑),38(8):971-977.
|
[2] | 蔡秋芳, 刘禹. 2006. 油松树轮记录的1776年以来贺兰山地区气温变化[J]. 地理学报, 61(9):929-936.
|
[3] | 陈晓光, 苏占胜, 郑光芬, 等. 2005. 宁夏气候变化的事实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6):43-47.
|
[4] | 戴君虎, 崔海亭, 唐志尧, 等. 2001. 太白山高山环境特征[J]. 山地学报, 19(4):299-305.
|
[5] | 黄嘉佑. 1984. 气象中的谱分析[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300.
|
[6] | 李新周, 刘晓东, 马柱国. 2004. 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1(2):97-103.
|
[7] | 刘晓宏, 秦大河, 邵雪梅, 等. 2004. 祁连山中部过去近千年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J]. 中国科学(D辑), 34(1):89-95.
|
[8] | 桑建人, 刘玉兰, 舒志亮. 2007. 近44 a宁夏严重干燥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中国沙漠, 27(5):878-882.
|
[9] | 〖JP2〗邵雪梅. 1997. 树轮年代学的若干进展[J]. 第四纪研究〖DK〗,〖DK〗(3): 265-271.〖JP〗
|
[10] | 魏本勇, 李亚楠, 严晓丹, 等. 2008.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小五台山地区1895年以来2-5月份的降水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1):96-102.
|
[11] | 〖JP3〗吴祥定. 1990. 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87.〖JP〗
|
[12] | 杨银科, 刘禹, 蔡秋芳, 等. 2005. 以树木年轮宽度资料重建祁连山中部地区过去248年来的降水量[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5(3):113-118.
|
[13] | 郑景云, 郝志新, 葛全胜. 2005. 黄河中下游地区过去300年降水变化[J]. 中国科学D辑, 35(8):765-774.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