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

DOI: 10.7605/gdlxb.2008.05.002, PP. 447-458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须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认为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3种类型。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5种,即强溶解成岩-储集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压实压溶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集相和石英次生加大成岩-储集相。不同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集层中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的形成条件各不一样,储集层中孔隙的保存主要决定于孔隙被压实、自生矿物的充填、多期的溶解作用等因素,并与孔隙中发育的绿泥石衬边有紧密联系。在上述5种成岩-储集相中,有效的成岩-储集相只有两种,即强溶解成岩-储集相和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它们对须家河组须四、须二段优质储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它几种成岩-储集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是无效的。

References

[1]  [J] 特种油气藏,14(1):26-29.
[2]  熊琦华,彭仕宓,黄述旺,等.1994.岩石物理相研究方法初探-以辽河凹陷冷东-雷家地区为例
[3]  [J] 石油学报,15(专刊):68-75.
[4]  徐樟有,魏萍,熊琦华.1994.枣南油田孔店组一、二段成岩作用及成岩相
[5]  [J] 石油学报,15(专刊):60-67.
[6]  徐樟有,魏萍,熊琦华.1995.枣南油田孔店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模式.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1):7-12.
[7]  薛永超,程林松,彭仕宓.2006.新立油田泉三-泉四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8]  [J] 特种油气藏,13(2):19-23
[9]  薛永超,程林松.2007.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10]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6(1):22-26.
[11]  张一伟,熊琦华,吴胜和,等.1997.陆相油藏描述
[12]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03-117.
[13]  朱彤.1999.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集层储集性的控制作用研究-以川西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14]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6(2):157-160.
[15]  朱彤,叶军,王胜.2001.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成藏环境的划分及识别标志
[16]  [J] 石油实验地质,23(2):174-182.
[17]  邹才能,侯连华,匡立春.等.2007.准葛尔盆地西缘二叠-三叠系扇控成岩-储集相成因机理
[18]  [J] 地质科学,42(3):587-601.
[19]  周恒涛,彭仕宓,李海燕.2006.砂西油田低渗透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
[20]  [J] 煤田地质与勘探,34(6):22-26.
[21]  黄述旺,窦齐丰.2002.吉林四五家子油田下白垩统泉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
[22]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7(6):723-728.
[23]  蒋凌志,顾家裕,郭彬程.2004.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集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24]  [J] 沉积学报,22(1):13-18.
[25]  刘伟,窦齐丰,黄述旺,等.2002.成岩作用的定量表征与成岩-储集相研究—以科尔沁油田交2断块区九佛堂组(J3jf)下段为例
[26]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31(5):399-405.
[27]  刘伟,窦齐丰.2003.成岩作用与成岩-储集相研究—以科尔沁油田交2断块区九佛堂组(J3jf)下段为例
[28]  [J]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8(3):6-8.
[29]  李海燕,彭仕宓,黄述旺.等.2004.山东渤南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及沙三段低渗透储集层成岩-储集相
[30]  [J] 古地理学报,6(4):503-513.
[31]  李海燕,彭仕宓.2007.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特征
[32]  [J] 石油学报,28(3):100-104.
[33]  李海燕,彭仕宓.2007.低渗透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
[34]  [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5):1-6.
[35]  吕正祥.2005.川西孝泉构造上三叠统超致密储集层演化特征
[36]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1):22-26.
[37]  宋成辉,李晓,陈剑,等.2004.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划分方法
[38]  [J] 天然气工业,24(10):27-29
[39]  宋子齐,王静,路向伟,等.2006.特低渗透油气藏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方法
[40]  [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3(2):21-24.
[41]  宋子齐,于小龙,丁健,等.2007.利用灰色理论综合评价成岩-储集相的方法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