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成因讨论:是“浅水介壳相”,还是深水异地沉积?

DOI: 10.7605/gdlxb.2008.05.007, PP. 487-494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对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的沉积环境的认识长期存在激烈争论,深水成因说与浅水成因说针锋相对,似乎两种观点均有否定对方观点的充足理由。问题的症结与观音桥段有关。因为根据五峰组本身的沉积特征,应属深水沉积无疑;但五峰组顶部的观音桥段富含腕足类、三叶虫、珊瑚等化石,因而长期被认为属“浅水介壳相”。笔者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数十条剖面的实测和深入观察,发现观音桥段为深水异地沉积。主要依据有:观音桥段中所含珊瑚、棘皮类、腹足类等典型的浅水生物化石均呈碎块状赋存于生物屑砾屑灰岩中。这种灰岩的上覆、下伏层均为黑色笔石页岩,显然系由碎屑流异地搬运而来,其沉积场所并非浅水环境而是深水环境;观音桥段厚度很小而分布范围广阔,这是任何浅水环境沉积都不可能具备的特征;观音桥段与下伏五峰组页岩段和上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之沉积极不协调,界面突变,无环境更替渐变过程,符合异地沉积特征;观音桥段仅在事件影响的范围内才存在,在其缺失地区五峰组与上覆龙马溪组之间可以是整合接触、连续沉积。深水异地沉积包括碎屑流沉积(砾屑灰岩)、浊流沉积(粉砂质颗粒灰岩)和内潮汐沉积(纹层状粉砂岩)。这样,排除了观音桥段环境解释的干扰,根据五峰组自身的特征,将其解释为深水沉积就不再有疑问了。

References

[1]  何卫红, 汪啸风, 卜建军. 2002. 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海盆海平面变化旋回与古水体深度[J]. 沉积学报,20(3):367-375.
[2]  黄志诚,黄钟谨,陈智娜. 1991. 下扬子区五峰组火山碎屑岩与放射虫硅质岩[J]. 沉积学报,9(2):1-14.
[3]  焦世鼎,张全忠.1984. 南京汤山地区Dalmanitina-Hirnantia动物群的新发现——兼论奥陶—志留系界线[J].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5(4):66-77.
[4]  李志明,龚淑云,陈建强,等.1997. 中国南方奥陶—志留纪沉积层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2(5):526-530.
[5]  梅冥相,马永生,邓军,等. 2005.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J]. 地学前缘,12(3):227-236.
[6]  穆恩之,李积金,葛梅玉,等. 1981. 华中区晚奥陶世古地理图及说明书[J]. 地层学杂志,5(3):165-170.
[7]  戎嘉余,陈旭. 1987. 华南晚奥陶世的动物群分异及生物相、岩相分布模式[J]. 古生物学报,26(5):507-535.
[8]  苏文博,何龙清,王永标,等. 2002. 华南奥陶—志留纪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斑脱岩与高分辨综合地层[J]. 中国科学(D辑),32(3):207-220.
[9]  王传尚,汪啸风,陈孝红,等. 2003. 奥陶纪末期层序地层学研究[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8(1):6-10.
[10]  肖传桃,姜衍文,朱忠德,等. 1996. 湖北宜昌地区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扬子地区五峰组沉积环境的讨论[J]. 高校地质学报, 2(3):319-327.
[11]  徐伦勋,肖传桃,龚文平,等. 2004. 论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的深海成因[J]. 地质学报,78(6):726-732.
[12]  尹伯传. 1988. 扬子区晚奥陶世到早志留世海洋生物群的阶段性更替及观音桥组的时代[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1):32-37.
[13]  尹福光,许效松,万方,等. 2002. 加里东期上扬子区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层序特征与地层划分[J]. 地层学杂志,26(4):315-319.
[14]  曾庆銮. 1991. 峡东地区奥陶系腕足类群落与海平面升降变化[J]. 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6):13-39.
[15]  张维. 1991. 海绵的分类、演化及其地质意义[J].古生物学报,30(6):772-783.
[16]  陈旭,戎嘉余,樊隽轩,等. 2006. 奥陶系上统赫南特阶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的建立[J]. 地层学杂志,30(4):289-307.
[17]  陈旭,戎嘉余,周志毅,等. 2001. 上扬子区奥陶-志留纪之交的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J]. 科学通报,46(12):1052-1056.
[18]  段太忠, 曾允孚, 高振中. 1988. 根据沉积历史分析华南古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9(4):410-420.
[19]  高振中,何幼斌,罗顺社,等. 1996. 深水牵引流沉积:内潮汐、内波和等深流沉积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1-11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