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的突破*
DOI: 10.7605/gdlxb.2011.04.008, PP. 443-455
Keywords: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相,沉积演化,石油勘探
Abstract: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中西部,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盆地本部面积25万km2。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在盆地内广为展布,厚逾千米,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根据盆地腹地10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盆地周边地区的露头资料,以及长庆油田长时期对延长组的油气勘探经验,编制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各油层组的沉积相图7幅,详细阐述了各油层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展布及演化,尤其是三角洲相、湖泊相以及其中的暗色泥岩和页岩、各种滩坝砂体及重力流砂体的展布及演化。在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理论的指导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油气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陕北、西峰、姬塬、华庆等亿吨级大油田。
References
[1] | 邓秀芹,蔺昉晓,刘显阳,等.2008.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J].古地理学报,10(2):159-166.
|
[2] | 邓秀芹,李文厚,李士祥,等.2010.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组合特征[J].地质科学,45(3):745-756.
|
[3] | 顾广明,李小彦,晋香兰.2006.鄂尔多斯盆地优质煤资源分布及有利区块[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8(4):26-30.
|
[4] | 付金华,郭正权,邓秀芹.2005.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7(1):34-44.
|
[5] | 付锁堂,邓秀芹,庞锦莲.2010.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沉积学报,28(6):1081-1089.
|
[6] |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等. 2004.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集层孔隙保存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3):273-282.
|
[7] | 吉利明,祝幼华,王少飞.2008.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葡萄藻形态特征[J].古生物学报,47(2):185-194.
|
[8] | 王起琮,李文厚,赵虹,等.2006.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一段湖相浊积岩特征及意义[J].地质科学,41(1):54-63.
|
[9] | 杨华,邓秀芹,庞锦莲,等.2006.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盆中部大型复合浊积体发育特征及浊积岩形成控制因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增刊): 1-5.
|
[10] | 杨俊杰.2002.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11] | 张文正,杨华,李剑锋,等.2006.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33(3): 289-293.
|
[12] | 赵文智,王新民,郭彦如,等.2006.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恢复及其改造演化[J].石油勘探与开发,33(1):6-13.
|
[13] | 朱国华.1985.陕北浊沸石次生孔隙砂体的形成与油气关系[J].石油学报,6(1):1-8.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