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DOI: 10.7605/gdlxb.2014.05.46, PP. 569-580

Keywords: 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上平原,三角洲下平原,三角洲内前缘,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支河道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关于教科书中经典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和一些相关概念,很少有人质疑过。但研究发现,该模式及一些相关概念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对于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亚相的定义含糊不清,各亚相之间缺乏明确的、具可操作性的界限。由于海(湖)平面是波动的,模式中未明确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究竟以哪种海(湖)平面为界。三角洲平原与正常河流冲积平原的边界、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边界、前三角洲与正常海(湖)的边界均未明确,也没有系统总结它们各自的识别、区分标志,致使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古代同一地层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三角洲有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特征不同,应有各自的沉积模式,但许多研究者将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用于所有三角洲亚相、微相划分。经典沉积模式中,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支河道和水下天然堤,但笔者等研究表明这2个微相不存在。而三角洲平原上普遍发育的砂体——汊口滩与并口滩,在经典三角洲沉积模式中未提及。作者针对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现代沉积,系统总结了能用于古代沉积不同亚相和微相的识别、区分标志。

References

[1]  冯增昭. 1994. 沉积岩石学(第二版)[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  韩晓东,楼章华,姚炎明,等. 2000. 松辽盆地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动力学研究[J]. 矿物学报,20(3):1-9.
[3]  何义中,郑荣才,吴朝容. 1999. 湖盆三角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岩相古地理,19(3):40-43.
[4]  姜在兴. 2008. 沉积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5]  金振奎,何苗. 2011. 三角洲沉积模式的新认识[J]. 新疆石油地质,32(5):443-446.
[6]  金振奎,李燕,高白水,等. 2014. 现代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J]. 沉积学报,32(4):710-723.
[7]  金振奎,齐聪伟,薛建勤,等. 2006a.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相[J]. 古地理学报,8(2):199-210.
[8]  金振奎,齐聪伟,薛建勤,等. 2006b. 柴达木盆地北缘结绿素—红山地区古新统至中新统沉积相[J]. 古地理学报,8(3):377-388.
[9]  金振奎,杨有星,尚建林. 2011. 湿地的沉积模式及其地质意义[J]. 新疆石油地质,32(6):577-579.
[10]  金振奎,张响响,邹元荣,等. 2002. 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J]. 古地理学报,4(4):99-108.
[11]  李燕,金振奎,李桂仔,等. 2014. 江西省鄱阳湖信江决口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J]. 古地理学报,16(2):274-284.
[12]  李元昊,刘池洋,独育国,等. 2009.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湖岸线控砂[J]. 古地理学报,11(3):265-274.
[13]  刘柳红,朱如凯,罗平,等. 2009. 川中地区须五段—须六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J]. 现代地质,23(4):667-675.
[14]  吕晓光,李长山,蔡希源,等. 1999.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积特征及前缘相储集层结构模型[J]. 沉积学报,17(4):572-576.
[15]  王家豪,陈红汉,江涛,等. 2012. 松辽盆地新立地区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构解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7(3):556-564.
[16]  张昌民,尹太举,朱永进,等. 2010.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J]. 沉积学报,28(5):933-944.
[17]  朱筱敏. 2008. 沉积岩石学(第四版)[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8]  邹才能,赵文智,张兴阳,等. 2008.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J]. 地质学报,82(6):813-825.
[19]  Coleman J M,Prior D B. 1982. Deltaic Environments of Deposition[M]. AAPG Memoir. Tulsa,kOla,31:139-178.
[20]  Boothroyd J C. 1985. Tidal inlets and tidal deltas[J]. Coast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445-532.
[21]  Galloway W E. 1991. Fan delta,braid delta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lta systems[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4:387-400.
[22]  Jin Zhenkui,Gu Junfeng,Su Nina, et al. 2009.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Wetland[J]. Petroleum Science,6(4):347-353.
[23]  Postma G. 1990. An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in delta architecture[J]. Terra Nova,2(2):124-130.
[24]  Porebski S J,Steel R J. 2006. Deltas and sea-level change[J].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76(3):390-40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