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新近系物源分析

DOI: 10.7605/gdlxb.2015.02.016, PP. 186-197

Keywords: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物源分析,新近系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物源分析是沉积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新近系相关资料调研的基础之上,对研究区碎屑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砂地比和阴极发光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震资料,确定出研究区新近系物源方向:鄂博梁Ⅰ号构造带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的阿尔金山,而位于其西部的东坪构造带与鄂博梁Ⅰ号构造带物源区不同,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物源区;鄂博梁Ⅱ号构造带属于混源区,同时受到2个方向物源的影响,分别是北部的阿尔金山方向和东北部的小赛什腾山方向,前者穿过鄂博梁Ⅰ号构造带到达该地区,是主要的物源区,后者穿过冷湖一、二、三号构造带到达该地区,为次要物源区;鄂博梁Ⅲ号构造带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北方向的赛什腾山,其是穿过冷湖六、七号构造带到达该地区的,并未受到来自南八仙方向“古鱼卡大型古河流三角洲”物源的控制。

References

[1]  白玉奇. 2012. 伊盟隆起地区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物源分析[J]. 地下水,34(4):208-210.
[2]  操应长,周磊,张玉明,等. 2011.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物源体系探讨[J]. 沉积学报,29(6):1096-1104.
[3]  陈全红,李文厚,刘昊伟,等. 2009.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物源分析[J]. 古地理学报,11(6):629-640.
[4]  丛琳,马世忠. 2010. 松辽盆地南部两井东—木头南地区扶余油层物源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10(25):6139-6144.
[5]  和钟铧,刘招君,郭巍,等. 2002.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2(4):333-339.
[6]  和钟铧,刘招君,张峰. 2001. 重矿物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20(4):29-31.
[7]  胡宗全,朱筱敏,彭勇民. 200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物源及古水流分析[J]. 古地理学报,3(3):49-54.
[8]  黄传炎,王华,周立宏,等. 2009. 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物源体系分析[J]. 地球科学,34(6):975-984.
[9]  李凤杰,刘琪,刘殿鹤,等. 2009.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干柴沟组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4-49.
[10]  李凤杰,孟立娜,方朝刚,等. 2012. 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纪—新近纪古地理演化[J]. 古地理学报,14(5):596-606.
[11]  李宏义,姜振学,庞雄奇,等. 2006. 柴北缘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J]. 地球科学,31(2):214-220.
[12]  刘殿鹤,李凤杰,郑荣才,等. 2009. 柴北缘西段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沉积相特征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6):847-853.
[13]  申延平,吴朝东,岳来群,等. 2005. 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J]. 地球学报,26(3):235-240.
[14]  施振生,王秀芹,吴长江. 201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区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2(4):618-626.
[15]  孙国强,杜忠明,贾艳艳,等. 2012.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纪以来沉积模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24(4):13-18.
[16]  田洪均. 1989. 阴极发光技术在沉积学中的应用[J]. 岩相古地理,43(5):56-64.
[17]  王艳清,宫清顺,夏志远,等. 2012. 柴达木盆地西部区渐新世沉积物源分析[J]. 中国地质,39(2):426-434.
[18]  袁淑琴,王书香,纪建峥,等. 2013. 歧南次凹及其邻区古近系物源特征分析[J]. 石油天然气学报,35(10):56-62.
[19]  张金伟,王军,吴明蓉,等. 2008. 利用地震前积反射特征确定古水流方向的沉积几何方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5(5):53-55.
[20]  赵澄林,朱筱敏. 2004. 沉积岩石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40-150.
[21]  赵红格,刘池洋. 2003.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 沉积学报,21(3):409-413.
[22]  赵加凡,陈小宏,杜业波,等. 2004. 柴达木第三纪湖盆沉积演化史[J]. 石油勘探与开发,31(3):41-44.
[23]  郑荣才,赵灿,刘合年,等. 2010. 等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阴极发光性及其研究意义[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4):377-384.
[24]  钟玮,蒲秀刚,何幼斌,等. 2012.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二段物源分析[J]. 古地理学报,14(6):707-708.张西娟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