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旅游建筑水环境后效与调控模型
, PP. 251-254
Keywords: 旅游建筑,环境后效,动态阈值模型,金鞭溪
Abstract:
许多风景区内或其流域上游,都建有旅游建筑,而且在急剧增多,导致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其中乱建疗养院和旅馆的影响最为严重。通过实地监测并全面分析张家界金鞭溪水环境演变趋势,发现住宿设施对水环境的影响,比其他游乐设施更为明显。金鞭溪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绿藻迅速繁殖,感官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磷污染较重,总磷年均值100%超标。基于水环境因子的动态阈值调控模型,计算得出在不超出金鞭溪水质标准总磷≤0.02前提下,其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的动态系列春季临界床位数为1?186,夏季为3?057,冬季为545,秋季为333。目前的建筑规模已超过了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
References
[1] | 胡善风.黄山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3):370~373.
|
[2] | 曹文.对生态旅游开发热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 16(1):45~47.
|
[3] | Eagles P, PerNilsen(Eds). Ecotourism: Interpretation of References for Planners and Managers[M]. North Bennington: The Ecotourism Society, 1995.
|
[4] | 骆培聪. 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探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13(7):94~97.
|
[5] | 吴文晖. 武陵源景区水体中总磷的监测及环境意义[J]. 湖南林业,2001,25(5):31.
|
[6] |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26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