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
, PP. 250-256
Keywords: 古村落 ,旅游客流 ,时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西递、宏村
Abstract: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关于古村落旅游学研究成果国内尚不多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总结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客流增长迅速;客流季节性差异明显,呈现"三峰三谷"型波动;一般性周内客流为斜"Z"分布,黄金周客流呈"井喷"式,客流周内分布不均;客流日内呈双峰型分布,时客流分布集中。从事件、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黄山辐射效应、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展开客流时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讨论不断攀升的客流给古村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References
[1] 汪之力(主编).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4.
[2] 赖德霖. 张壁村——一个乡土聚落的历史与建筑[J]. 建筑师, 2000,(10):80~104.
[3] 王 路. 村落的未来景象——传统村落的经验与当代聚落规划[J]. 建筑学报, 2000,(11):16~22.
[4] 王明居. 徽派建筑艺术[M]. 合肥: 安徽科技出版社, 2000.
[5]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 徽商研究[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5.
[6] 刘沛林. 古村落: 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7] 彭一刚. 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8] 陈志华. 楠溪江啊[J]. 建筑师,2000,(2):57~62.
[9] 李 凡,金忠民. 旅游对皖南古村落影响的比较研究 [J].人文地理,2002,17(5):17~20.
[10] 赵西萍,王 磊. 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综述[J].旅游学刊,1996,11(6):28~32.
[11] 孙根年. 我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8,18(5):442~448.
[12] Butler R W. The Concept of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 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
[13] Getz D.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tination Life Cycl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2,19(4):752-770.
[14] Svend Lundtorp, Stephen Wanhill. The Resort Lifecycle Theor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28(4):947-964.
[15] 保继刚.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94~305.
[16] 谢彦君.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与调整[J].旅游学刊,1995,10(2):41~44.
[17] Snepenfer D, Houser B. Seasonality of Demand[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 17(4):606-609.
[18] Robert E. Manning & Lawrence A.Powers. Peak and Off-peak Use;Redistribution the Outdoor Recreation/Tourism Load[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4(Fall), 25-31.
[19] Christine L, Michael M. Monthly Seasonal Variations—Asia Tourism to Australi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28(1):68-82.
[20] 黄成林. 黄山旅游旺季游客超载调控措施研究[J].经济地理,1992,12(3): 85~89.
[21] 黄成林. 黄山风景区旅游旺季游客日分布特征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1): 73~77.
[22] 张 安,丁登山,沈思保. 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与活动频率分析[J].经济地理,1999,19(1):106~110.
[23] 陆 林. 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学报,1994,49(3):236~246.
[24] 吴晓勤,陈安生,万国庆. 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特色探讨[J]. 建筑学报, 2001,(8):59~61.
[25] 东南大学建筑系(编). 徽州古建筑丛书[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3.
[26] 程极悦. 徽商和水口园林[J]. 建筑学报, 1987,(10):74~78.
[27] 赵华富. 民国时期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的调查报告[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4):634~637.
[28] 凌善金,陆 林,焦华富. 影响徽州传统村落演化的社会经济 因素初步分析[J].安徽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29(5):770~772.
[29] 黄成林. 徽州文化生态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1995,15(4):299~305.
[30] 黄成林. 徽州文化景观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0,19(3):257~263.
[31] 刘沛林,董双双.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17(1):32~37.
[32] 陈志华. 关于楠溪江古村落保护问题的信[J].建筑学报, 2001,(11):52~53.
[33] 朱光亚.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J].建筑学报,1999,(4):56~57.
[34] 刘沛林. 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35(1):81~88.
[35] 胡道生.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以安徽黟县古村落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4):47~50.
[36] 章锦河,凌善金,陆 林. 黟县宏村古村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3):82~87.
[37] Mark A, Bonn H,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 of Coastal Resort Visitors: Hilton Head Island[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Summer):50~55.
[38] 陆 林. 山岳风景区旅游经济效益研究[J].人文地理,1995,10(2):30~35.
[39] 孙根年. 我国6大境外客源市场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J].系统工程理论及实践,2001,20(1):140~143.
[40] Mitchell L S,Murphy P E. Geography and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1,18(4):57-70.
[41] 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1999,22(1):351~354.
[42] 胡文海. 九华山旅游客源市场季节性波动研究[J].经济地理,1995,15(3):254~257.
[43] 吴必虎. 上海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49(2):117~126.
[44] 陆 林. 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J].地理科学,1997,17(1):63~69.
[45] 陆 林. 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研究,1994,13(4):50~56.
[46] 陆 林,宣国富,章锦河,等. 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J]. 地理学报,2002,57(6):731~740.
[47] 张 捷,都金康,周寅康,等. 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1999,19(1):49~54.
[48] 陆 林. 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15(1):88~9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