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人的地域属性对区域政策的解释及影响
, PP. 293-297
Keywords: 地区差距,人地关系,区域政策
Abstract:
从地区发展及区域政策,分析了目前中国区域政策中政策绩效差和市场失灵两难境地的主导因素,通过对人及其背后地域属性的二元相互关系分析,认为人作为活跃的经济要素,与地域的对应性应该弱化,提出今后区域政策的政策目标应该是引导人群间分配的相对公平,使各地区在生态、景观、文化上保持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不是徒劳地将地区作为政策对象或片面强调缩小地区差距。
References
[1] | 王缉慈.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J].经济地理,1999,19(1):11~15.
|
[2] | 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
[3] | 国家计委地区司,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
[4] | 顾朝林,甄 峰,张京祥.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
[5] | H 钱纳里.吴 奇(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 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
[6] | 阎 川,颜 涛,林炳耀.城市竞争力发展战略初步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2,22(6): 660~668.
|
[7] | 年福华,姚士谋,陈振光.试论城市群区域内的网络化组织[J].地理科学,2002,22(5):568~573.
|
[8] | 王士君,陈 才.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理论发展脉络辨析[J].地理科学,2002,22(5):563~567.
|
[9] | 田剑平,许学强,赵晓斌,等.城市外来低收入移民安置与自下而上城市化发展[J].地理科学,2002,22(4): 276~282.
|
[10] | 顾朝林,石爱华,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经济学"——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J].地理科学,2002,22(2):129~135.
|
[11] | 王士君,高 群,王 丹.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6): 558~563.
|
[12] | 冯仁国.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途径[J].地理科学,2001,21(4): 323~326.
|
[13] | 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现代化进程影响与对策[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
[14] | 向清成.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J].地理科学,2002,22(3):276~281.
|
[15] |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地理科学,2001,21(5): 385~38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