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哈大产业带产业空间构建与产业布局
, PP. 422-426
Keywords: 哈大产业带,空间构建,产业发展,产业布局
Abstract:
产业带的空间构建具有层次性,不能只限于沿线地带,应着眼于更大的区域空间。把哈大产业带地区在地域上和经济上有密切联系,其整体是东北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其面积、人口、GDP分别占东北三省的45%、73%和86%。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问题较多,如产业重复布局、产业布局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区域经济联系有待加强、老工业基地难题依然存在等。哈大产业带重点发展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汽车、机械装备工业、石化、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提出"三圈一带一轴穿,小集聚、大联合,点轴面、城乡连"的空间布局框架。哈大产业带内部各地市应积极参与联合与协作,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的联合,共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与环渤海区域的合作。
References
[1] | 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0~42.
|
[2] |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学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58~360.
|
[3] | 虞孝感.长江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
[4] | 陈 雯,虞孝感.长江产业带建设特征、问题与发展思路[J].地理科学,1997, 17(2): 113~119.
|
[5]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徐连经济带课题组.迈向21世纪的徐连经济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
[6] | 杨荫凯,张文尝,吴启焰.哈大交通经济带形成与演化的时空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1999,19(5):105~122.
|
[7] |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1):1~6.
|
[8] |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7~185.
|
[9] |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27~135.
|
[10] | 李振泉,石庆武.东北经济区经济地理总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49~175.
|
[11] | 杨青山.东北经济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划的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2000,15(1):52~55.
|
[12] | 佟连军,张明祥.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J].地理科学,1999,19(6):517~520.
|
[13] | 陈耀邦.加快两个转变振兴东北地区经济[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5~20.
|
[14] | 王荣成.东北区资源地域类型与区域成长模式[J].经济地理,1999,19(1):94~100.
|
[15] | 王士君,高群,王丹.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6):558~563.
|
[16] | 陈耀邦.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年鉴(1997)[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3~20.
|
[17] | 马延吉,蒋建权,佟连军.哈大产业带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重点产业发展.人文地理,2000,15(6):42~45.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