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03 

全球变化视角下人地系统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

, PP. 391-397

Keywords: 人地系统,全球变化,WCRP,IGBP,DIVERSITAS,IHDP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国际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组织了4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即WCRP、IGBP、IHDP、DIVERSITAS,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众多核心研究计划或支撑研究计划。随着这些研究计划的酝酿、实施和推进,其明显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人类社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问题研究。全球变化研究不仅为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地理学提出了新的科学命题,同时也为地理学与其它科学领域的融合、交叉提供了广泛途径。在分析全球变化国际研究计划进展基础上,指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面临5个关键问题。

References

[1]  吴传钧.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 经济地理, 1991, 11(3): 1~5.
[2]  叶笃正. 中国的全球变化预研究[M].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2.
[3]  张志强, 孙成权. 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J]. 科学通报, 1999, 44(5): 464~477.
[4]  M Berrien.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phere Programme: A study of global change, some reflections[J]. IGBP Newsletter, 2000, 40: 1-3.
[5]  宋长青, 冷疏影, 吕克解. 地理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学科地位及重要作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15(3): 319~320.
[6]  陈宜瑜. 中国全球变化的研究方向[J].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14(14): 319~323.
[7]  M. Berrien. Meeting tomorrows challenges[J]. IGBP Newsletter, 1999, 38: 2.
[8]  林 海.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战略思考[J]. 地学前缘, 1997, 4(1~2): 319~320.
[9]  P J Crutzen, E F Stoermer. The "Anthropocene"[J]. IGBP newsletter, 2000, 41: 17-18.
[10]  陈宜瑜. IGBP未来发展方向[J].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16(1): 15~17.
[11]  张新时, 杨奠安. 中国全球变化样带的设置与研究[J]. 第四纪研究, 1995, 15(4): 43~52.
[12]  张志强. 国际科学界跨世纪的重大研究主题——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实施十年进展与现状[J]. 地学前缘, 1997, 4(1~2): 255~262.
[13]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14]  葛全胜, 陈泮勤, 张雪芹. 全球变化的集成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15(4): 461~466.
[15]  IGBP. IGBPⅡ-Special edition. IGBP Newsletter, 2002, 50: 1-5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