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
, PP. 504-510
Keywords: 旅游,学位论文,中国
Abstract:
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凸现了旅游、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通过查阅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科技信息子系统的《中国学位论文(CDDB)》库,获得1988~2001年期间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408篇。文章从学位论文的数量增长、研究者的专业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区等角度,运用SPSS软件,对408篇学位论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数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目前中国旅游、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并就未来旅游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References
[1] | 陆 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16(2):105~112.
|
[2] | 吴必虎等.中国旅游研究14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1,16(1):17~21.
|
[3] | 郭来喜,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研究,1990,9(1):78~87.
|
[4] | 孙文昌.应用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进展[J].地理学报,1991,46(4):495~503.
|
[5] | 刘 锋.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J].地理研究,1999,18(4):434~443.
|
[6] | 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保继刚,吴必虎,陆林执笔).中国旅游地理学20年(1978~1998)[A].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93~420.
|
[7] | 吴必虎.90年代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3):91~95.
|
[8] | 范能船,朱晓松.近十年来旅游文化研究述评[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1(3):48~53.
|
[9] | 喻学才.近十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上)[J].社会科学动态,1996(8):4~7.
|
[10] | 喻学才.近十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下)[J].社会科学动态,1996(9):12~15.
|
[11] | 徐菊凤.1992年中国旅游经济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1993(1):46~50.
|
[12] | 范业正,陶 伟,刘 锋.国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及主要思想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3):86~91.
|
[13] | 吴人韦.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J].旅游科学,2000(1):31~34.
|
[14] | 刘家明.生态旅游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首届全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C].北京:1997.
|
[15] | 倪 强.近年来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1999(3):40~45.
|
[16] | 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2):15~20.
|
[17] | 窦文章,杨开忠,杨新军.区域旅游竞争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0,15(3):22~27.
|
[18] | 喻学才.关于旅游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和教师业务规范的探讨.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旅游教育专刊),2000:44~46.
|
[19] | 雍万里.武夷山风景区划及其旅游资源评价[J].地理科学,1984,4(3):269~275.
|
[20] | 陈健昌,等.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1988,7(3).
|
[21] | 保继刚.旅游者行为研究[J].社会科学家,1987(6).
|
[22] | 保继刚.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在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初探[J].人文地理,1991(3).
|
[23] | 陆 林.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6,51(4):346~353.
|
[24] | 黄志良.旅游者行为规律与旅游地图编制关系的探讨[J].地理科学,1998,18(6):549~553.
|
[25] | 吴必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2):97~103.
|
[26] |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49(2):117~127.
|
[27] |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2000,20(6):563~568.
|
[28] | 陆 林.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学报,1994,49(3):236~245.
|
[29] | 张 捷,等.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黄山及福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9,19(1):49~54.
|
[30] | 张 红,等.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20(4):350~354.
|
[31] | 孙根年.我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8,18(5):442~448.
|
[32] | 陆 林,等.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者动机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1997(1).
|
[33] | 陆 林,等.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33(3):41~46.
|
[34] |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105~109.
|
[35] | 宣国富,陆 林,章锦河,等.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6):741~746.
|
[36]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科技信息子系统的《中国学位论文(CDDB)》(wangfang@wangfangdate.com.cn)库.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