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垦区中心城市选择
, PP. 681-686
Keywords: 城镇化,中心城市,腹地划分,农垦区,三江平原
Abstract: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垦区是中国耕地规模最大的连片农垦区和第三大区际商品粮供应基地。近年来,随着这一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科学的选择和建设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为该区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紧迫任务和现实课题。基于此,应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来计算县级单位与农场间的空间联系强度,界定出各县级单位的腹地范围,明确三江平原垦区的中心城市;以各农垦分局为研究单元,研究各农垦分局的碎化程度;通过明确县级单位拥有农场腹地数目,确定各农垦分局的中心城市;结果发现建三江、虎林、富锦、友谊和密山等宜作为三江平原垦区的中心城市;提出通过壮大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推动场县共建和深化对外合作等措施来推动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进程。
References
[1] | Christaller W. Central place in southern Germany[M].Translated by Baskin C W, Englewood Cliffs. NJ and London :Prentice Hall,1966.
|
[2] | 徐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7.
|
[3] | 周一星,张莉,武悦.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 级体系[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4):1~5.
|
[4] | Reilly W. The law of retail gravitation[M]. New York: The Knickerbocker Press,1931.
|
[5] | Boudeville J. R. Problems of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66.
|
[6] | Friedman J.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M].Cambridge: MIT Press,1966.
|
[7] |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6.
|
[8] | Smith D. A. Interaction within a fragmented state: the example of Hawaii[J]. Economic Geography,1963,(3):234-244.
|
[9] | Haggett P. Locational analysis in Human Geography[M].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65.
|
[10] | 陈彦光,刘继生.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 析[J]. 地理研究,2002,6(21):742~751.
|
[11] | 苗长虹.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 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J].地理研究,2006,25(2) :222~232.
|
[12] | 钟业喜,陆玉麒.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 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2,32(5):536~543.
|
[13] | 王桂圆,陈眉舞.基于GIS 的城市势力圈测度研究——以长江 三角洲地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3):69~53.
|
[14] | 尹军,潘竟虎.城市腹地及其界定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2):79~84.
|
[15] | 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 1987,42(4) :308~318.
|
[16] | 顾朝林.济南市城市经济势力圈划分[J].地理科学,1992,12(1) : 23~28.
|
[17] |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
[18] | Zipf G. K. The Hypothesis: on the intercity movement of persons[ 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46,(12):677-686.
|
[19] | 孟德友,陆玉麒.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 向[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 :697~704.
|
[20] | 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 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 地理科学,1996,16(1):51~57.
|
[21] | 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 度及分析[J]. 经济地理,2001,1(21):33~37.
|
[22] | 王丽,邓羽,刘盛和,王江浩.基于改进场模型的城市影响 范围动态演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1, 66(2) :189~198.
|
[23] | 李静.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研究[D].长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
|
[24] | 徐林实.大黑瞎子岛中俄合作开发:机遇、问题及对策研究[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9):45~49.
|
[25] | 李静,张平宇.垦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与比较分析 ——以建三江为例[J].人文地理,2012,24(6):62~66.
|
[26] | 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农垦调查总队.2012 黑龙 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
[27] |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农垦调查总 队.2012 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
[28] | 国家统计局.2012 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
[29]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组,2012 年中国建制镇统计资 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
[30] | Berry B, Lamb R.The delineation of urban spheres of Influence: Evaluation of an interaction model[J].Regional Studies, 1974, 8:185-190.
|
[31] | 王法辉,金凤君,曾光.区域人口密度函数与增长模式:兼论 城市吸引范围划分的GIS 方法[J].地理研究,2004,23(1):97~ 103.
|
[32] | 罗震东,朱查松,张京祥.都市区域空间集聚-碎化趋势研究 ——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的实证[J].人文地理,2009,21(1):22~ 27.
|
[33] | 罗震东,张京祥.大都市区空间集聚-碎化的测度及实证研究 ——以江苏沿江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2,26(4): 61~6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