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
, PP. 641-647
Keywords: 新型城镇化,综合性,创新模式,发展规律
Abstract: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在过去一阶段,虽然城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但在某个时期或一些地区,城镇化过速发展阶段,出现了无序的发展状态,大中城市边缘盲目扩展,水土资源日渐退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特别是有些政府决策人对城镇化的许多制约因素认识不足,甚至决策失误,导致了城市环境出现许多不安全、不舒适的问题。着重从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保护的角度,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3个理论与实践问题①如何认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与新的路径;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如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创新模式;③在新型城镇化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中国城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References
[1] | 姚士谋,李广宇,燕月,等. 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 模式探究[J]. 人文地理,2012,05:48~53.
|
[2] | 段进军,姚士谋,陈明星,等.中国城镇化研究报告[M].苏州:苏 州大学出版社, 2013.
|
[3] | 吴良镛.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
[4] | 陆大道,姚士谋,刘慧,等.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M].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7.
|
[5] | 姚士谋,冯长春,王成新,等.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基础(北 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6] | 周干峙.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城市发展研究, 2006(, 4):13~14.
|
[7] | 姚士谋,崔功豪,许学强,等.按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城镇建设 的大局[J].经济地理,2009,29(1):8~18.
|
[8] | 张平宇.东北区域发展报告(2008)[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
[9] | 姚士谋,陆大道,陈振光,等.顺应我国国情条件下的城镇化道 路[J].经济地理,2012,32(5):1~6.
|
[10] | 陆大道,姚士谋,刘慧,等.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城镇化专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
[11] | 肖奎喜,杨岩,刘慧.纽约增强城市辐射力研究[J].城市观 察,2013,(5):50~56
|
[12] | 单卓然,黄亚平.试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策略调整、行动策 略[J].绩效评估规划师,2013,4(29)11~15.
|
[13] | 赵作权. 空间分布经济学研究综述[C]//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 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9.
|
[14] | 陆大道.地理学关于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框架[J].地理科 学,2013,33(8):897~901.
|
[15] | 姚士谋,陆大道,王聪,等.中国城镇化需要综合性的科学思 维——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方式[J]. 地理研究,2011, 31(11):1947~1955.
|
[16] | 姚士谋,陈爽,年福华.中国大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若干规律[J].地理科学,2009,29(29):15~21.
|
[17] | 姚士谋,陈振光,朱英明.中国城市群[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8.
|
[18] | 姚士谋,杨永清,王红杨,等.城乡统筹和谐江宁[M].合肥:中国 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