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3 

南京大学文化地理学研究进展

, PP. 23-28

Keywords: 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南京大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与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全面复兴和近年来文化地理学的迅速发展相一致,南京大学文化地理学主要在21世纪之后才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研究内容涉及文化景观、地域文化、文化现象的传播与扩散等中国文化地理学各基础领域.最近,有关空间的文化研究,如空间的符号与表征、地方与认同、空间的生产,以及对城市的聚焦、与社会、经济的交叉等成为新的研究趋向,呈现出新文化地理学的特征.南京大学文化地理学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如旅游研究与规划、城市文化保护与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研究与规划等.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研究和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景观研究方面逐步形成特色,是未来具有国际对话潜力的文化地理学研究领域.

References

[1]  朱竑,封丹,王彬.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地理研究的新趋势[J].人文地理,2008,23(2):6~10.
[2]  唐顺英,周尚意.浅析文本在地方性形成中的作用——对近年文化地理学核心刊物中相关文章的梳理[J].地理科学,2011,31(10):1159~1165.
[3]  张敏,张宜轩.基于认知的南京城市文化休闲空间微区位研究[C]//南京:中国地理学会2007 年学术年会,2007.
[4]  张捷.区域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一[J].人文地理,1997,12(3):20~24.
[5]  姚亦锋.南京古都景观核心和生态文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9,64(6):677~686.
[6]  张捷.甲骨文与殷人景观地理研究刍议[J].人文地理,2004,19(1):47~51.
[7]  尹立杰,张捷,张宏磊,等.书法景观在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研究——以西安碑林为例[J].人文地理,2011,26(5):49~64.
[8]  江昼,张捷,祁秋寅.城市雕塑环境空间视觉满意度的定量评价——以南京市三处城市雕塑环境空间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6):1012~1019.
[9]  李娜,张捷.基于居民感知的旅游地居民建筑景观变化研究——以九寨沟藏寨建筑景观特色变化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3):132~137.
[10]  张捷.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5):1~6.
[11]  赵勇,张捷,李娜,等.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 (4): 497~505.
[12]  Li Yabing, Zhang Jie, Chen Youjun. Image of landscapes in ancientwater towns——case study on Zhouzhuang and Tongli ofJiangsu Province[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6, 16(4):371-377.
[13]  王艳,张捷,冉江.公众媒介信息中水乡古镇景观意象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9):1~8.
[14]  Zhang Jie,Zhang J H,Xu Z X,et al. Place aesthetics of calligraphiclandscape in tourist vernacular township[C] //GottesdienerH, Vilatte J C.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rance:Universityof Avignon,2006:919-922.
[15]  李勇,徐建刚,王振波.城市形象研究进展及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2):20~37.
[16]  宋国臣,顾朝林.北京女性流动人口的家庭类型及其形成因素[J].人文地理,1999,14(2):11~14.
[17]  张捷,卢韶婧,蒋志杰,等.中国书法景观的公众地理知觉特征——书法景观知觉维度调查[J].地理学报,2012,67(2):230~238.
[18]  张京祥.多文化类型的城市地域结构解释性模式综述[J].人文地理,1998,13(1):9~12.
[19]  唐晓峰,周尚意,李蕾蕾“. 超级机制”与文化地理学研究[J].地理研究,2008,27(2):431~438.
[20]  张捷“. 空间”的演化:物质的、地理的、抑或是精神的?——关于空间学术概念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嬗变机制[C]// 陶东风,周宪.文化研究(第十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8~84.
[21]  张捷,都金康,张兆干,等.网上“情绪符号”的地理学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2):10~15.
[22]  Hanson S.Ten geographic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M]. Piscatawa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7:205-226.
[23]  杨效忠, 张捷, 叶舒娟.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及转化[J].地理科学,2010,30(6):826~832.
[24]  韩国圣, 张捷, 黄跃雯, 等.天堂寨景区农村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2):1525~1532.
[25]  许振晓,张捷,Geoffrey Wall,等.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64(6):736~744.
[26]  李东和,张捷,赵玉宗,等.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J].地理科学,2007 Vol. 27(4): 602~608.
[27]  廖仁静,李倩,张捷.都市历史街区真实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55~60.
[28]  郑泽爽,甄峰.银川城市生活需求的性别差异及规划建议——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4):50~54.
[29]  汪飞.城市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07.
[30]  刘学,张敏.南京市文化集群的特征与模式[J].现代城市研究,2007,22(10):24~31.
[31]  刘学.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D].南京:南京大学,2008.
[32]  张建召,徐建刚,胡畔.城市中心区的大学文化特色空间整体性研究——基于南京实证区的空间定量分析[J].城市规划,2009,16(11):71~77.
[33]  张捷,唐文跃,林珲,等.全球化时代中国城市书法景观的空间分异与变异:来自南京、北京和香港的比较案例[C]//周建渝.城市文化与人文视野(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丛刊第80号).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2008:27~38.
[34]  张敏.文化系统[C]//顾朝林,于涛方,李王鸣.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5]  Zhang Min. Urban cultural strategies and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ing:a case study of Nanjing[C]//Yan Xiaopei,Xue Desheng.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in globalization(proceeding of IGU-Commission‘Monitoring Cities of Tomorrow’Conference).Guangzhou: Sun Yan-Sen University Press,2008:468-486.
[36]  张敏,刘学,汪飞.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5):13~18.
[37]  张捷,柯立,俞锦标.喀斯特洞穴书法景观的分类统计与洞穴旅游发展——以桂林为例[J].人文地理,2010,25(6):98~104.
[38]  苏勤,林炳耀.基于文化地理学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4):38~42.
[39]  张捷,余颖,张静.城市非景观文化遗产的旅游可视化研究——以南京市书法文化旅游产品概念规划为例[C]//周武忠.旅游学研究(第一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8~63.
[40]  赵勇,张捷,章锦河.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1):68~74.
[41]  张捷,赵勇,许振晓,李亚兵,李东和.景观意象导向型古镇保护与旅游规划[C]//邢定康,周武忠.旅游学研究.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41~245.
[42]  张捷.书法文化链与“大书法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关于中国书法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的评述和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8(3):81~88.
[43]  张捷.书法景观——一种中国特色旅游闲暇空间的文化符号[J].理想空间,2005,13:121~122.
[44]  Zhang J, Tang W, Shi C Y,et al.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ourism:from cultural heritage to landscape symbol and media ofthe tourism industry[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8,11(6):529-548.
[45]  张捷.区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二[J].人文地理,1998,13(1):59~62.11-220.
[46]  安宇,沈山.江苏省区域文化与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J].经济地理,2006,26(5):892~895.
[47]  张捷.书法故事、地方文脉传承与书法的空间生产——南京、北京书法文脉与城市书法景观的案例[C]//陶东风.文化研究(第十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45~260.
[48]  Hanson S.Ten geographic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M]. Piscatawa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7:205-226.
[49]  唐文跃.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7,22(11):70~77.
[50]  陈蕴真.浅议地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453~456.
[51]  杨效忠, 张捷, 叶舒娟.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及转化[J].地理科学,2010,30(6):826~832.
[52]  韩国圣, 张捷, 黄跃雯, 等.天堂寨景区农村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2):1525~1532.
[53]  胡毅,张京祥.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我国居住空间历史变迁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3):29~33.
[54]  黄春晓,何流.城市女性的日常休闲特征——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5):796~799.
[55]  刘学.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D].南京:南京大学,2008.
[56]  张敏.文化系统[C]//顾朝林,于涛方,李王鸣.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7]  Zhang Min. Urban cultural strategies and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ing:a case study of Nanjing[C]//Yan Xiaopei,Xue Desheng.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in globalization(proceeding of IGU-Commission‘Monitoring Cities of Tomorrow’Conference).Guangzhou: Sun Yan-Sen University Press,2008:468-486.
[58]  王婷婷,张京祥.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一个批判性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6):113-118.
[59]  张捷,柯立,俞锦标.喀斯特洞穴书法景观的分类统计与洞穴旅游发展——以桂林为例[J].人文地理,2010,25(6):98~104.
[60]  苏勤,林炳耀.基于文化地理学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4):38~42.
[61]  张捷,余颖,张静.城市非景观文化遗产的旅游可视化研究——以南京市书法文化旅游产品概念规划为例[C]//周武忠.旅游学研究(第一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8~63.
[62]  赵勇,张捷,章锦河.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1):68~74.
[63]  张捷,赵勇,许振晓,李亚兵,李东和.景观意象导向型古镇保护与旅游规划[C]//邢定康,周武忠.旅游学研究.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41~245.
[64]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5]  朱竑,司徒尚纪.近年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J].地理科学,1999,19(4):338~343.
[66]  张宜轩.城市文化空间中的认同建构——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07.
[67]  刘庆友,杨达源,任黎秀,等.庐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5,7(1):78~82.
[68]  韩国圣,张捷,黄跃雯,等.天堂寨景区农村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 2011,31 (12):1525~1532.
[69]  Cheng S, Xu F, Zhang J, et al. Tourists' attitudes toward tea tourism:a case study in Xinyang, China[J]. Journal of Travel &Tourism Marketing,2010,27(2):211-220.
[70]  安宇,沈山.江苏省区域文化与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J].经济地理,2006,26(5):892~895.
[71]  李建波,张京祥,崔功豪.地域人文环境下苏南小城镇发展演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6):5~10.
[72]  张捷,程章灿,刘泽华.作为地方文脉的古典诗词的旅游规划模式——以江苏省吴江市江南水乡古诗词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为例[J].地理学报,2007,32(5):1~6.
[73]  张捷.书法遗产、书法文脉、书法景观与书法旅游发展模式[C]//潘立勇.人文旅游(第四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424~432.
[74]  许浩.现代艺术运动发展演变的地理学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1):93~97.
[75]  申峻霞,张敏.空间的符号化与符号化的空间[J].人文地理,2012,27(1):39~43.
[76]  张京祥,邓化媛.解读城市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的塑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视角[J].国际城市规划,2009,24(1):43~47.
[77]  张捷.书法故事、地方文脉传承与书法的空间生产——南京、北京书法文脉与城市书法景观的案例[C]//陶东风.文化研究(第十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45~260.
[78]  唐文跃.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7,22(11):70~77.
[79]  陈蕴真.浅议地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453~456.
[80]  黄春晓,顾朝林.基于性别制度的中国城市结构的历史演变[J].人文地理,2009,24(2):29~33.
[81]  胡毅,张京祥.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我国居住空间历史变迁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3):29~33.
[82]  黄春晓,何流.城市女性的日常休闲特征——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5):796~799.
[83]  何流,黄春晓.城市女性就业的空间分布——以南京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1):105~109.
[84]  陈璐.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城市住房与住区问题初探——以南京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5,20(6):48~51.
[85]  刘合林,沈清.两性对城市广场设计要素的关注差异研究——基于女性主义视角[J].人文地理,2008,23(4):12~16.
[86]  王婷婷,张京祥.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一个批判性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6):113-118.
[87]  张敏,白夜.城市洋快餐空间扩散的文化解读——以南京麦当劳肯德基餐厅为例[C].长春:中国地理学会2008 年学术年会,2008.
[88]  张捷,王小伦,黄正明.古典书论中自然意象描述的类型及其功能[J].中国书法,2004,(2):26~29.
[89]  张捷,饶薇,王小伦.主题内容频数相关分析与历代书法理论演替关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12):1822~1827.
[90]  Zhang Jie. On audiences′appreciation behaviors in gallery and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the art works: case of the 2nd China′s national Landting Calligraphy Exhibition [C]// Bordens KS.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bienni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f empirical aesthetics (Chicago, IL US). IAEA&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Fort Wayne,2008:109-112.
[91]  张京祥.多文化类型的城市地域结构解释性模式综述[J].人文地理,1998,13(1):9~12.
[92]  李建波,张京祥,崔功豪.地域人文环境下苏南小城镇发展演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6):5~10.
[93]  张捷,程章灿,刘泽华.作为地方文脉的古典诗词的旅游规划模式——以江苏省吴江市江南水乡古诗词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为例[J].地理学报,2007,32(5):1~6.
[94]  张捷.书法遗产、书法文脉、书法景观与书法旅游发展模式[C]//潘立勇.人文旅游(第四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424~432.
[95]  许浩.现代艺术运动发展演变的地理学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1):93~97.
[96]  唐晓峰,周尚意,李蕾蕾“. 超级机制”与文化地理学研究[J].地理研究,2008,27(2):431~438.
[97]  张捷“. 空间”的演化:物质的、地理的、抑或是精神的?——关于空间学术概念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嬗变机制[C]// 陶东风,周宪.文化研究(第十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8~84.
[98]  张捷,都金康,张兆干,等.网上“情绪符号”的地理学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2):10~15.
[99]  申峻霞,张敏.空间的符号化与符号化的空间[J].人文地理,2012,27(1):39~43.
[100]  张京祥,邓化媛.解读城市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的塑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视角[J].国际城市规划,2009,24(1):43~47.
[101]  许振晓,张捷,Geoffrey Wall,等.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64(6):736~744.
[102]  李东和,张捷,赵玉宗,等.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J].地理科学,2007 Vol. 27(4): 602~608.
[103]  廖仁静,李倩,张捷.都市历史街区真实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55~60.
[104]  黄春晓,顾朝林.基于性别制度的中国城市结构的历史演变[J].人文地理,2009,24(2):29~33.
[105]  何流,黄春晓.城市女性就业的空间分布——以南京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1):105~109.
[106]  陈璐.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城市住房与住区问题初探——以南京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5,20(6):48~51.
[107]  郑泽爽,甄峰.银川城市生活需求的性别差异及规划建议——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4):50~54.
[108]  刘合林,沈清.两性对城市广场设计要素的关注差异研究——基于女性主义视角[J].人文地理,2008,23(4):12~16.
[109]  汪飞.城市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07.
[110]  刘学,张敏.南京市文化集群的特征与模式[J].现代城市研究,2007,22(10):24~31.
[111]  张建召,徐建刚,胡畔.城市中心区的大学文化特色空间整体性研究——基于南京实证区的空间定量分析[J].城市规划,2009,16(11):71~77.
[112]  张捷,唐文跃,林珲,等.全球化时代中国城市书法景观的空间分异与变异:来自南京、北京和香港的比较案例[C]//周建渝.城市文化与人文视野(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丛刊第80号).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2008:27~38.
[113]  张敏,刘学,汪飞.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5):13~18.
[114]  张敏,白夜.城市洋快餐空间扩散的文化解读——以南京麦当劳肯德基餐厅为例[C].长春:中国地理学会2008 年学术年会,2008.
[115]  张捷,王小伦,黄正明.古典书论中自然意象描述的类型及其功能[J].中国书法,2004,(2):26~29.
[116]  张捷,饶薇,王小伦.主题内容频数相关分析与历代书法理论演替关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12):1822~1827.
[117]  Zhang Jie. On audiences′appreciation behaviors in gallery and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the art works: case of the 2nd China′s national Landting Calligraphy Exhibition [C]// Bordens KS.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bienni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f empirical aesthetics (Chicago, IL US). IAEA&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Fort Wayne,2008:109-112.
[118]  张捷.书法文化链与“大书法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关于中国书法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的评述和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8(3):81~88.
[119]  张捷.书法景观——一种中国特色旅游闲暇空间的文化符号[J].理想空间,2005,13:121~122.
[120]  Zhang J, Tang W, Shi C Y,et al.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ourism:from cultural heritage to landscape symbol and media ofthe tourism industry[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8,11(6):529-548.
[121]  张捷.区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二[J].人文地理,1998,13(1):59~62. ?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