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3 

GIS高等教育空间结构演变及研究取向分析

, PP. 251-256

Keywords: GIS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空间结构,重力模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综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普通高等院校高考招生信息及研究生招生简章,对GIS硕士及博士点方向的学科取向特征及GIS高等教育的省际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GIS研究布局侧重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GIS设计与应用两大模块;GIS数据采集、管理、地理信息服务有所涉及;在GIS研究前端如GIS空间认知、地理信息本体,及GIS拓展延伸的软科学问题上投入力量不足。综合硕士点、博士点及GIS专业本科招生高校信息,以省域为基本统计单元,基于重力模型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005~2008年,GIS高层次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尺度上形成北京市、江苏省两大中心;区域尺度上2005年与2008年差异明显,广东、云南步湖北、四川、甘肃及吉林之后成为新的区域性GIS教育中心,全国六大区域GIS教育中心初步形成。

References

[1]  陈军.论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J].地理信息世界,2003,1(1):6~11.
[2]  邵全琴.中国的GIS教育与人才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6(4):87~91.
[3]  边馥苓.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人才现状与存在问题[J].地理信息世界,2009,(5): 29~34.
[4]  O'kelly M E.GIS and educ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challenges[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2000,2(1): 23-29.
[5]  孔云峰,李小建,乔家君,等.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 22(5): 1~9.
[6]  赵西安,杨俊.可持续发展与我国RS,GIS 教育[J].测绘通报,2000, (6): 38~39.
[7]  Kong Y.GIS diffusion in China :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preliminary case studies[D].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of Hong Kong, 2001.
[8]  沈婕,汤国安,杨红,等.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材建设应用与发展[J].地球信息科学, 2007, 9(4): 94~99.
[9]  Chen J, Li J,He J, et al.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s (GIS) in China:an overview[J].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Remote Sensing, 2002, 68(4): 325-332.
[10]  杜培军,陈云浩,张海荣.UCGIS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及对我国GIS 研究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3): 6~10.
[11]  韩志刚,孔云峰,秦耀辰.地理表达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 30(2): 141~148.
[12]  刘妙龙,黄佩蓓.国内外GIS 课程内容的对比与启示[J].地理科学,2002, 22(6): 747~752.
[13]  周卫,龙毅,汤国安.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J].测绘通报, 2008, (8): 75~77.
[14]  李建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点的分布与研究方向[J].地球信息科学, 2006,18(1): 26~29.
[15]  Chen S P,Zeng S,Zhong E S.The steps forword of GIS in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0, 10(1): 1-6.
[16]  王智勇,王劲峰,何建邦.技术的时空扩散研究:以GIS在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扩散为例[J].经济地理,2007,119(1): 15~21.
[17]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27(1):1~12.
[18]  朱道才,陆林,晋秀龙,等.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5): 551-556
[19]  李德仁,邵振峰.论新地理信息时代[J].中国科学(F 辑:信息科学),2009,39(6):579~58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