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3 

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及其时空格局分析

, PP. 257-265

Keywords: 信息化,IDI 值,区域差异,数字鸿沟,时空分析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关于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测定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等单指标层面,关于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还很少。通过建立IDI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测算变差系数等方法,从宏观和中观区域视角比较系统的剖析了中国信息化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2000~2010年,中国四大板块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较快,区域之间数字鸿沟有所缩小。从中观省级层面上,2000~2010年,省际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但空间格局有较大变化,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另外,信息化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References

[1]  Graham S, Marvin S.Telecommunications and the city: electronicspaces, urban places[M].London: Routledge,1996.
[2]  刘卫东.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潜在空间影响[J].地理研究,2002,21(3):347~356.
[3]  Graham S, Marvin S.Splintering urbanism:networked infrastructures,technological mobilities and the urban condition[M].London:Routledge,2001.
[4]  周年兴,俞孔坚,李迪华.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2):69~72.
[5]  汪明峰,宁越敏.中国信息网络城市的崛起[J].地理学报,2004,59(3):446~454.
[6]  刘卫东,甄峰.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4,50(1):67~76.
[7]  张林,刘继胜.信息时代区位论发展的新趋势[J].经济地理,2006, 26(2):181~184.
[8]  路紫,匙芳,王然,等.中国现实地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的比较[J].地理科学,2008, 28(5):601~606.
[9]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society 2011[R].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 2011:51-54.
[1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1]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2]  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3]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5]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6]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7]  Sohn J,Kim T J,Hewings G D.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acts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Chicago region[J].GeographicalAnalysis, 2002, 34: 313-329.
[18]  Wilbanks T J.Geography and Technology[M]//Brumn S D, CutterS L, Harrington J W, et al.Geography and Technology, Dordrecht.Netherlands: Klum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
[19]  Nunzia C.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geographicalclusters: opportunities and spread[J].Technovation,2005, 25: 213-222.
[20]  Dunning J H.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 neglectedfacto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 40(1):5-19.
[21]  巴凯斯,路紫.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2000,55(1):104~110.
[22]  甄峰,顾朝林.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J].地理研究,2002,21(2):257~266.
[23]  刘卫东,Peter Dicken,杨伟聪.信息技术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4,23(6):833~844.
[24]  张捷,顾朝林,都金康,等.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2000,20(4):368~374.
[25]  宋周莺,丁疆辉,刘卫东,等.信息技术对中国服装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9,64(4):435~444.
[26]  宋周莺,刘卫东.信息时代的企业区位研究[J].地理学报,2012,67(4):479~489.
[27]  孙中伟.信息技术对海尔空间组织变革的驱动作用[J].经济地理,2009,29(6):955~959.
[28]  卢明华,孙铁山,李国平.网络城市研究回顾:概念、特征与发展经验[J].世界地理研究,2010,19(4):113~120
[29]  沈丽珍,张敏,甄峰.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空间观及其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0,25(2):20~23.
[30]  Moss M L,Townsend A M.The internet backbone and the Americanmetropolies[J].The Information Society Journal,2000,16(1):35-47.
[31]  Townsend A M.The internet and the rise of the new network citie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2001,28(1):39-58.
[32]  汪明峰,邱娟.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的升级差异及其收敛性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42~48.
[33]  刘文新,张平宇.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03,23(4):398~407.
[34]  卢鹤立,刘桂芳.中国赛博空间地理分布研究[J].地理科学,2005, 25(3):317~321.
[35]  张旭亮,宁越敏.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时空差异及其形成机理探析[J].地理科学,2010, 30(4):481~489.
[36]  刘桂芳.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4):108~117.
[37]  宁进厅,邱娟,汪明峰.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基于生产和消费的视角[J].世界地理研究,2010,19(4):58~64.
[38]  汪如渊,金波.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6):89~92.
[39]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统计检车年度报告2011[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40]  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41]  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42]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43]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44]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45]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46]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47]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48]  广西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49]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0]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1]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2]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3]  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4]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5]  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6]  宁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7]  新疆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8]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59]  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60]  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61]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62]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63]  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64]  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0.
[6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1997~2011,http://www.cnnic.net.cn/.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