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3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内在机理与定量分析

, PP. 402-409

Keywords: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城市-区域系统模型,中原经济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基于城市-区域系统模型,从“三化”的内在机理出发,提出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社会工程系统模式。结合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国家战略要求,分析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通过整体协调评价、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结构三者对比模式、城乡协调度3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工业化水平提升的空间不足。②城镇化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同期的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比重。③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01~2004年间与河南省的城乡协调发展差距较大,到2005年之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才持续平稳上升。

References

[1]  [J].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3,(4):275-341.
[2]  [J].地理科学,2009,29(4):508~514.
[3]  郭国峰,杨金璐.中部六省工业化水平的综合比较研究
[4]  [J].经济 问题,2008,(11):28~30.
[5]  杨建仁,刘卫东.中部六省工业化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的综合评价
[6]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动力因子分析
[7]  仇方道,朱传耿,刘振.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
[8]  [J].地理科学,2010, 30(6):868~873.
[9]  邵一珊,李豫新.西北五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
[10]  [J].新疆农垦经济,2010,(2):45~51.
[11]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12]  龙景奎,付保华,赵春晓.徐州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的相关性研究
[13]  [J].中州学刊,2011,(3):73~76.
[14]  [J].河南 农业科学,2011,40(6):1~5.
[15]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相互 作用模型
[16]  [J].经济地理,2008,28(1):55~57.
[17]  马远,龚新蜀.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基 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
[18]  [J].开发研究,2010,(5):88~91.
[19]  [J].地理科学,2012,32(5):591~595.
[20]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
[2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
[22]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23]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
[24]  亳州市统计局.亳州统计年鉴
[2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26]  长治市统计局.长治统计年鉴
[27]  晋城市统计局.晋城统计年鉴
[28]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29]  运城市统计局.运城统计年鉴
[3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31]  邯郸市统计局.邯郸统计年鉴
[32]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33]  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34]  [J].经济地理,2010,30 (12):1972~1977.
[35]  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 "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36]  刘艳军,李诚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相互作用过 程
[37]  [J].地理学报,2009,64(2):154~166.
[38]  李志杰.我国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设计及实证分析——基于 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综合考察
[39]  [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12):95~101.
[40]  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41]  [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 1954,22(2): 139-191.
[42]  Clark Colin.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
[43]  [M].London: Macmillan,1957:26-27.
[44]  Lucas R E Jr.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45]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49):783-792.
[46]  霍利斯·钱纳里,莫尔塞斯·塞尔昆.发展的格局
[47]  [M].北京: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22~23.
[48]  Davis James C,J Vernon Henderson. 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49]  [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3,(53): 98-125.
[50]  Henderson J V.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51]  吴一洲,吴次芳,王琳,等.浙江省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及其 机理研究
[52]  [J].华东经济管理,24(1):40~43.
[53]  [J].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54]  [J]. 人文地理,2006,21(6):119~123.
[55]  孙宝明.辽宁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研究
[56]  孙致陆,周加来.我国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竞争力评 价
[57]  [J].综合竞争力,2010,(2):119~123.
[58]  傅晨.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1999~2007
[59]  [J].农业经济问题,2010,(5):26~33.
[60]  [J].中国社会科学,2002,(2):44~45.
[61]  刘艳军,李诚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化响应机理与调控
[62]  [J].地理学报,2009,64(2):154~166.
[63]  刘勇,王莹,高建华.河南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研究
[64]  [J].人文地理,2011,26(3):71~75.
[65]  柯福艳.统筹城乡背景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长效机制研究
[66]  [J].农村经济,2011,(5):36~39.
[67]  [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50~52.
[68]  曾宪初,张洁燕,路志宏,等.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全面小康
[69]  [J].统计与决策,2005,(22):114~116.
[70]  吴先华.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71]  [J].地理科 学,2011,31(1):68~73.
[72]  伍国勇.基于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化"同步协调发展研究
[73]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4): 385~389.
[74]  刘建铭.关于农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思 考
[75]  [J].经济经纬,2004,(2):63~66.
[76]  王永苏.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 展
[77]  蔡世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 "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78]  姜会明,王振华.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 证分析
[79]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80]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8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82]  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经济年鉴
[83]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84]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85]  菏泽市统计局.菏泽统计年鉴
[86]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87]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88]  [J].人文地理,2012,27(3):55~59.
[89]  秦耀辰,苗长虹,梁留科,等.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研究
[90]  [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1:175~17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