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3 

转化博弈视域下图们江合作通航的困局与出路研究

, PP. 393-401

Keywords: 图们江,国际通航,博弈,大联盟,机制体系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图们江实现国际通航,对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图们江国际通航的理论依据基础上,运用转化博弈思维与方法,建立博弈模型,对图们江国际通航合作中的问题与出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图们江国际通航受阻是俄朝寻求相对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反应,而俄朝之所以采取非合作策略,其深层根源是地缘政治优先与战略均衡思维及其之上的多维利益考量,以及法理性制约;②在图们江通航问题上的非合作博弈的现实,最终导致了中俄朝3个沿岸国的绝对收益最差、群体收益也最小,陷入与社会期望完全相悖的社会两难境地。③结成合作大联盟是图们江通航博弈的帕累托最优,这必将为联盟群体带来最大化效率,其成员的效率也是最大的;④联盟结构与联盟成员的目标取向与实现路径正好相反,而个体收益水平与合作策略的选择之间也非简单线性相关,这就导致大联盟结构必然是非稳定的;⑤由于缺乏结成大联盟的内生动力与自我强化机制,必须借助外部强制力,诸如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和转移支付手段等,建立起合作博弈的社会机制体系,才能确保其稳定性。

References

[1]  [J].世界经济研究,2011,(1):82~86.
[2]  李秀敏,吴晓青.图们江地区空间结构的演进及其调控对策研 究
[3]  [J].地理科学,2006,26(1):26~31.
[4]  Feng Yan, HE Da-ming.Transboundary water vulnerability and its drivers in China
[5]  [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9,9 (2):189-199.
[6]  陈才.图们江流域的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模式
[7]  [M].Leiden,Netherlands:Brill,1989: 25-41.
[8]  胡文俊,陈霁巍,张长春.多瑙河流域国际合作实践与启示
[9]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7):739~744.
[10]  普拉伊特·K.杜塔.策略与博弈
[11]  郝少英.跨国水资源和谐开发十大关系法律初探
[12]  [J].自然资源 学报,2010,26(1):166~174.
[13]  吕弼顺,程火生,朱卫红.图们江地区区域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14]  [J].地理科学,2010,30(5):717~722.
[15]  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实践
[16]  [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10:407~415.
[17]  YANG Zhifeng,ZENG Yong,CAI Yanpeng,et al.An integrated game-theory based model for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north China:a case study in the Guanting Reservoir Basin,Beijing
[18]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2008,18(4):461-182.
[19]  何大明,冯彦.国际河流跨境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协调管理
[20]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62~78.
[21]  曾文革,许恩信.论我国国际河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问题与法 律对策
[22]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0):927~930.
[23]  何艳梅.国际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争端的和平解决
[24]  [J].资源科学, 2011,33(1):98~105.
[25]  耿晔强,马志敏.基于博弈视角下的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合作分析
[26]  [J].地理学报, 1999,54(S1):65~74.
[27]  Hey E.The regime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transboundary marine fisheries resources:United Nations 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states
[28]  [M].施锡铨译.上海:上海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6.
[29]  吕超.中国确立东北亚安全环境的战略选择
[30]  [J].世界经济与 政治,2008,(7):17~23.
[31]  林治华.俄罗斯东北亚战略及其在东北亚新秩序中的地位
[32]  [J]. 当代亚太,2007,(10):28~3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