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06 

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 PP. 1-6

Keywords: 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溢出效应,河南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分析了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正处于空间集聚过程,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通过建立模型对河南省经济空间集聚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表明,总体上河南省县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只有在高水平县域集聚区,县域经济增长与相邻县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出区域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

References

[1]  胡序威, 周一星,顾超林等.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  张景秋,杨吾杨.中国临海地带空间结构演化及其机制分析[J].经济地理,2002,22(5):560~563.
[3]  甄 峰、顾朝林、沈建法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空间极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0,20(5):403~410.
[4]  陆玉麒.江苏沿江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J].地理科学,2000,20(3):284~290.
[5]  陈修颖,陈国生.湖南省区域开发的空间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4):394~398.
[6]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7]  王绍光,胡鞍钢.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8]  Long Gen Ying. Measuring the spillover effects: Some Chinese evidence[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0,(79):75-89.
[9]  陈 斐,杜道生. 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 27(4): 391~396.
[10]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6):654~659.
[11]  樊新生,李小建. 基于县域尺度的经济增长空间自相关性研究[J]. 经济经纬,2005,(3):57~60.
[12]  李小建,覃成林,高建华,等. 我国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崛起[J].中州学刊,2004,(3): 15~18.
[13]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提出"点—轴系统"和"T"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27~135.
[14]  叶大年,赫伟,徐文东等.中国城市的对称分布[J].中国科学(D辑),2001,31(7):608~616.
[15]  陆玉麒.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02,57(1):85~96.
[16]  陆大道著.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9~111.
[17]  俞勇军,陆玉麒.江西省经济区位特征及其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462~466.
[18]  万家佩,涂人猛.湖北省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战略[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3(4):388~394.
[19]  Anselin L.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J]. Geographical Analysis,1995,27(2): 93-115.
[20]  刘德钦,刘 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自相关分析[J].理论研究,2002,(6): 1~6.
[21]  梁 艳,钟耳顺,朱建军. 我国省级人均GDP增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9(3): 355~359.
[22]  Friedman J.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1966. 20-3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