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省域城市群深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 PP. 280-286
Keywords: 城市群整合理论,内聚,外联,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
Abstract:
21世纪前半叶,各种空间尺度的城市群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省域城市群必然成为省(区)发展战略的主要牵引板块。一方面,省域城市群的深度整合迫切需要城市群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与支撑;另一方面,城市群整合理论需要通过城市群建设实践进行提炼与升华,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通过中原城市群初步整合,以及内聚和外联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实践,探索了省域城市群整合理论的深化及其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具体来说,内聚以营造现代都市区,构建能够带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外联以营造省域现代城镇体系,构建能够承载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区域支撑体系"。对中原城市群深度整合的研究,可为其他省域城市群的发展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References
[1] | 姚士谋,陈振光,朱英明,等.中国城市群(第三版)[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105~198.
|
[2] | 王发曾,张 伟.基于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整合发展[J].人文地理,2009,24(5):55~60
|
[3] | Porter M.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Hazard Business Renew,1998,76:77-90.
|
[4] | 刘荣增.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机制与整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4~30
|
[5] | 王发曾,刘静玉,徐晓霞,等.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3~26
|
[6] | 闫卫阳,王发曾,秦耀辰.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4):511~517
|
[7] | 王发曾,袁中金,陈太政.河南省城市体系功能组织研究[J].地理学报,1992,47(3):274~283
|
[8] | 赵 勇.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3):157~159
|
[9] | 闫卫阳,刘静玉.城市职能分类与职能调整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3):265~270
|
[10] | 顾朝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48~266.
|
[11] | 方创琳,宋吉涛,张 蔷,等.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学报,2005,60(5):827~840
|
[12] | 王帆宇,袁艳红.中部崛起面临的难点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3):18~21
|
[13] | 王发曾,刘静玉.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道路[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5):88~99
|
[14] | 闫卫阳,秦耀辰,郭庆胜,等.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J].人文地理,2004,19(2):12~16
|
[15] | 范钦臣.略论中原城市群[J].中州学刊,1997,(2):10~14
|
[16] | 张占仓.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J].河南科学,2005,23(1):133~137
|
[17] | 郭月婷,廖和平,彭 征.中国城市空间拓展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370~375
|
[18] | 王旭升.中部崛起背景下的郑汴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6):28~34
|
[19] | 郭 蕾.以城市一体化战略提升区域竞争力研究——以"郑汴一体化"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7,23(8):100~103
|
[20] | 黄胜恩.郑汴地区空间结构重组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7~21
|
[21] | 郭庚茂.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河南日报,2009-01-23.
|
[22] | 王发曾,郭志富,刘晓丽,等.基于城市群整合发展的中原地区城市体系结构优化[J].地理研究,2007,26(4):637~65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