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阶段潜力研究
, PP. 179-185
Keywords: 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潜力评价,黑河中游
Abstract: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阶段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处于中级阶段V2,水资源开发利用仍保持上升势头,潜力综合评分值较大,达到0.5349,说明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仍有较大的潜力。其中以甘州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大,山丹县最小。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潜力的综合评价,为该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References
[1] | 李 森,李 凡,孙 武,等.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2004, 24(1):61~67.
|
[2] | 张 勃,张 凯,郝建秀.分水后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88~91.
|
[3] | 邓 伟,何 岩.水资源:21世纪全球更加关注的重大资源问题之一[J].地理科学,1999,19(2):98~101.
|
[4] | 王根绪,程国栋.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1998,18(4):355~361.
|
[5] | 王根绪,王 建,仵彦卿.近10年来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5):527~534.
|
[6] | 贾 嵘,蒋晓辉,沈 冰,等.区域水资源潜力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 (12):22~25.
|
[7] | 贾 嵘,沈 冰,蒋晓辉,等.区域水资源潜力综合评判[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 (5):44~49.
|
[8] | 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07~128.
|
[9] | 陈 武,李凡修,梅 平.应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J].环境工程, 2002,20(3):62~65.
|
[10] | 卢文喜,祝廷成.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长春南湖水的营养状态[J].地理科学,2003,13(5):554~557.
|
[11] | 杨晓华,杨志峰,郦建强.区域水资源潜力综合评价的遗传投影寻踪方法[J].自然科学进展,1999,19(5):462~465.
|
[12] | 荩 垆.实用模糊数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179~227.
|
[13] |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9~337.
|
[14] | 高前兆,李福兴.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5~84.
|
[15] | 汤奇成,曲 耀,周聿超.中国干旱区水文及水资源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77~190.
|
[16] | 张 勃, 程国栋.黑河绿洲坡面分异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2):194~199.
|
[17] | 王根绪,程国栋.干早内陆流域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以黑河流域为例[J].中国沙漠,2002,22(2):129~134.
|
[18] | 高前兆,仵彦卿,俎瑞平.河西内陆区水循环的水资源评价[J].干早区资源与环境,2003,17(6):1~7.
|
[19] | 严登华,何 岩,邓 伟,等.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1,21(5):467~473.
|
[20] | 王莲芬.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5~24.
|
[21] | 于法稳.水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90~95.
|
[22] | 贾 嵘,薛小杰,薛惠锋,等.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 (11):22~24.
|
[23] |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 2000,22(2):139~146.
|
[24] | 王宝玉,安新代. 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探讨[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8,9(4):1~5.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