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北京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 PP. 459-463
Keywords: 极端气温 ,城市化 ,高温日数 ,霜冻日数 ,北京
Abstract:
应用1960~2009年逐日气象记录,在对观测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地区极端气温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过去50a北京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以0.23℃/10a以及1.02℃/10a的线性倾向率显著增加,在1988年前后存在明显的增暖性突变。1997~2009年间北京高温日数最多,霜冻日数最少。1980年起,北京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及其增温率明显高于近郊和远郊,高温日数维持市区多于近郊,近郊多于远郊的格局。近、远郊极端最低气温温差高于城、近郊温差。
References
[1] 杨红龙,许吟隆,张镭,等. SRES A2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纪末平均和极端气候变化的模拟[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 (3):157~162.
[2] 丁一汇,何建坤,林而达.中国气候变化:科学、影响、适应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 (4):448~454.
[4] 王翠花,李雄,缪启龙. 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 (4):441~447.
[5] 孙凤华,袁健,关颖.东北地区最高、最低温度非对称变化的季节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08,28 (4) : 532~536.
[6] 张宁,孙照渤,曾刚.1955~2005年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1):123~128.
[7] Katz R W,Brown B G.Extreme events in a changing climate:Variability ismore important than averages[J]. Climatic Change,1992,21 (3):289-302.
[8]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等.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J].地理学报,2002,57 (3):363~371.
[9] 岳文泽,徐丽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7,27(2):243~248.
[10]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等.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 2002, 22 (3) : 317~323.
[11] 刘宇,匡耀求,吴志峰,等.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以广东东莞为例[J].地理科学, 2006, 26(5) : 597~602.
[12] Klein A G,Konnen G.Trends in indices of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 Europe[J].J.Climate, 2003,16(22):3665-3680.
[13] 何云玲,张一平,杨小波.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7,27 (4):499~505.
[14] 李书严,陈洪滨,李伟.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候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8,27 (5):1102~1109
[15] 丁海燕,郑祚芳,刘伟东.北京1951~2008年升温趋势和季节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3):187~191.
[16] 李庆祥,Matthew J Menn.利用多模式对中国气温序列中不连续点的检测[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36~742.
[17] LI Zhen,YAN Zhong Wei.Homogenized Daily Mean/Maximum/Minimum Temperature Series for China from 1960-2008[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09,2(4):1-7.
[18] 崔林丽,史军,周伟东.上海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9,29 (1) :93~9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