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三江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湿地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 PP. 343-347
Keywords: 耕地 ,湿地 ,协调度 ,三江自然保护区
Abstract:
构建了衡量耕地—湿地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耕地生产与湿地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54~2000年耕地生产与湿地环境比较协调,1995年协调度达最高点0.992,2000年二者综合发展水平达最高点0.389;2000~2005年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湿地开垦已经超过其临界规模,湿地面积的急速下降已威胁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995~2000年这段期间三江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湿地协调水平最高,此时耕地面积大约为2.6×104hm2,湿地面积大约为3.5×104hm2。此结果可以作为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重要的参考标准。在该标准下,通过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和提高单产水平,三江自然保护区粮食可满足目前的需求,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也可大大恢复。
References
[1] 崔保山,刘兴土.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其可持续性管理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3):45~47.
[2] 李 颖,张养贞.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J].地理科学,2002,22(6):677~682.
[3] 侯 伟,张树文,张养贞,等.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50年代以来湿地退缩过程及驱动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725~731.
[4] 朱文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J].中国科学院刊,2006, 21(1):7~13.
[5] Ian Hodge ,Sandra McNally. Wetland restoration, collective action and the role of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ion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0, 35(1): 107~118.
[6] 张 远,李 芬,郑丙辉,等.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53~55.
[7] 侯 伟,张树文,卜 坤,等.三江平原浓江、别拉洪河地区湿地退缩过程及其成因.地理研究,2005,24(4):507~509.
[8] 熊 鹰,王克林,蓝万炼等.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59(5):772~780.
[9] 张春丽,刘继斌,佟连军.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关注视角研究——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例[J].湿地科学,2007,5(2):117~119.
[10] Lars Hein, Kris van Koppen, etc. Spatial scales, stakeholders and th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2~3.
[11] 张树清,庄毓敏,汪爱华,等.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时空动态特征[J].地理学报,2002,57(1312): 94~96.
[12] 李云成,刘昌明,于静洁.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垦冲突权衡[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1):39~41.
[13] 何 琏.中国三江平原[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