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近50年黄土高原侵蚀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 PP. 98-104
Keywords: 黄土高原,侵蚀性降水,暴雨量,时空变化
Abstract:
利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99个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1956~2005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侵蚀性降水量、暴雨量的变化趋势和空间特征。研究表明1956~2005年黄土高原降水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尤其自1980年年以来,降水减少趋势显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降水偏少最为显著区域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口-龙门区间,尤以无定河流域、汾河流域和山西中北部最为典型,年降水量和侵蚀性降水偏少10%以上。存在从北向南沿朔州-离石-临汾-三门峡一带的暴雨异常偏少地带,偏少在20%以上。
References
[1] | 袁嘉祖,闵庆文.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系统重建的根本[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6):511~515.
|
[2] | 周佩华,王占礼.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暴雨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2,6(3):1~5.
|
[3] | 焦菊英,王万中,郝小品.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13(1):34~42.
|
[4] | 王 钧,蒙吉军.黑河流域近60年来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08,28(1):83~88.
|
[5] | 满苏尔·沙比提,胡江玲,迪里夏提·司马义.近4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4):518~524.
|
[6] | 贾文雄,何元庆,李宗省,等.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及突变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4):525~531.
|
[7] | 王毅荣,王锡稳.中国黄土高原地区4~10月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6,25(4):737~744.
|
[8] | 刘晓东,安芷生,方建刚,等.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J].地理科学,2002,22(5):513~519.
|
[9] | 信忠保,谢志仁,王 文.宁夏降水变化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5,25(1):49~55.
|
[10] | 谢 云,刘宝元,章文波.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4):6~11.
|
[11] | 张庆云.1880年以来华北降水及水资源的变化[J].高原气象,1999,18(4):486~495.
|
[12] | 黄荣辉,徐予红,周连童.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J].高原气象,1999,18(4):456~476.
|
[13] | 施雅风,沈永平,李栋梁,等.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J].第四纪研究,2003,23(2):152~164.
|
[14] | 姜逢清,朱 诚,胡汝骥.1960~1997年新疆北部降水序列的趋势探测[J].地理科学,2002,22(6):669~672.
|
[15] | 苏人琼.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J].自然资源学报,1996,11(1):15~22.
|
[16] | 杨文治.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与植树造林[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5):433~438.
|
[17] | 余卫东,闵庆文,李湘阁.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可能影响[J].资源科学,2002,24(6):55~60.
|
[18] | 冉大川.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土保持与水沙变化[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
[19] | 汪 岗,范 昭.黄河水沙变化研究(1~5卷)[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
[20] | 叶燕华,郭江勇,王 风.黄土高原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1):11~17.
|
[21] | 杨素英,孙凤华,马建中.增暖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08,28(2):224~228.
|
[22] | 龚建福,王毅荣.黄土高原气候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区[J].干旱区农业研究,2005,23(6):6~11.
|
[23] | 王毅荣.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旱涝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J].干旱区地理,2005,28(2):161~166.
|
[24] | 林 纾,王毅荣.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演变[J].中国沙漠,2007,27(3):502~508.
|
[25] | 徐宗学,张 楠.黄河流域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研究,2006,25(1):27~34.
|
[26] | 靳立亚,符娇兰,陈发虎.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5,25(5):567~572.
|
[27] | 张 岩,朱清科.黄土高原侵蚀性降雨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6):99~103.
|
[28] | 陆日宇.华北汛期降水量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之间的线性关系[J].科学通报,2003,48(7):718~722.
|
[29] |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24(3):219~226.
|
[30] | 杨吉山,许炯心,廖建华.不同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发展过程[J].地理学报,2006,61(1):66~76.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