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1987 

庐山的地文研究

, PP. 306-315

Keywords: 庐山,断块上升,地文研究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国新生代研究曾有两笔重要的理论遗产一是地文期学说,一是冰期学说。前者强调了地壳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杨钟健、巴尔博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以李四光为代表的后者强调第四纪的气候变化,着力于寻找古冰川在地形和沉积物中留下的信息。在研究一个地区新生代地质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中,两种观点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具体实践上二者并不总是被恰如其份地对待的。李四光先生虽然认识到庐山是一个断块上升的山体,但由于他把庐山地形、沉积主要归之于冰川成因,对山地上升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几乎是略而不提,这样看问题至少是不够全面的[1]。五十年代初期,任美锷首次用侵蚀循环的观点,对庐山地文进行了认真的地貌学研究[2]。近年来,逐渐有较多的学者用现代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庐山的地貌和第四纪环境演化进行研究,这无疑是走上了能最终解决这个疑难问题的正确途径[3,4,5,6,7]。本文将主要致力于阐明庐山的地文演化,同时也不忽略气候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References

[1]  任美愕:庐山地形的初步研究,《地理学报》,19卷,1期,1953.
[2]  李吉均、张林源、邓养鑫、周尚哲:庐山第四纪环境演变和地貌发育间题,《中国科学》(B辑),1983,8期.
[3]  谢又予、崔之久:庐山冰川遗迹质疑,《地理学报》,38卷,3期,1983,
[4]  南京大学地理系:《科学庐山》,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
[5]  周廷儒、李容全:庐山在第四纪时期有无冰川作用间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增刊)。
[6]  赵良政:九江-庐山地区第四系地层及早更新世早期冰川发育之证据,《兰州大学学报》(丛刊Ⅵ),1984.
[7]  C.R.Twidale:Inselbergssexhumed and exposed Z.Geomorph N.F.,Band 25,Heft 2,219-221,1981.
[8]  C.R.Twidale; pediments,peneplains and ultiplains,Revue de Geomorphologie dynamique,Vol.32, No.1, 1-35, 1983.
[9]  摘要: 中国新生代研究曾有两笔重要的理论遗产:一是地文期学说,一是冰期学说。前者强调了地壳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杨钟健、巴尔博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以李四光为代表的后者强调第四纪的气候变化,着力于寻找古冰川在地形和沉积物中留下的信息。在研究一个地区新生代地质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中,两种观点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具体实践上二者并不总是被恰如其份地对待的。李四光先生虽然认识到庐山是一个断块上升的山体,但由于他把庐山地形、沉积主要归之于冰川成因,对山地上升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几乎是略而不提,这样看问题至少是不够全面的。五十年代初期,任美锷首次用侵蚀循环的观点,对庐山地文进行了认真的地貌学研究[2]。近年来,逐渐有较多的学者用现代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庐山的地貌和第四纪环境演化进行研究,这无疑是走上了能最终解决这个疑难问题的正确途径[3,4,5,6,7]。本文将主要致力于阐明庐山的地文演化,同时也不忽略气候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1] 李四光:《冰期之庐山》,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专刊,1947年,乙种第2号。
[10]  施雅风: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自然辨证法通讯》3卷,2期,1981.
[11]  C.A.Cotton:The theory of savanna planation, Geography, 46(1961)2,89-101.
[12]  曾昭漩:花退岩地貌,《中国自然地理》(地貌),科学出版社,1980, 152-160.
[13]  W.D.Thornbury:principles of Geomorphology,New york,1954.
[14]  刘聪桂(Tsung-Kwei Liu):Tectonic implication of Fission Track ages from the central Range,Taiwan, 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No.25,198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