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环渤海地区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格局演化
, PP. 102-109
Keywords: 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格局,空间自相关,环渤海地区
Abstract: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环渤海地区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自相关特征明显,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趋势增强;人均粮食增长更多表现出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地理集中趋势不明显;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以上升为主,增长类型以总产低、快速增长型为主,粮食生产重心逐步向平原区集中,辽中和鲁西地区的粮食生产功能日益凸显,生态脆弱区和快速城镇化区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明显下降。最后,通过空间计量经济模型SLM和SEM的回归分析,探讨了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References
[1] | 石淑芹, 陈佑启, 姚艳敏, 等.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J]. 地理学报, 2008, 63(6): 574~586.
|
[2] | 刘玉杰, 杨艳昭, 封志明.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J]. 资源科学, 2007, 29(2): 8~14.
|
[3] | 陆文聪, 梅燕.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4(3):140~152.
|
[4] | 李裕瑞, 吕爱清, 卞新民. 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 资源科学, 2008, 30(3): 423~430.
|
[5] | 仇方道, 朱传耿, 佟连军, 等. 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 地理科学, 2009, 29(1): 56~63.
|
[6] | 王法辉. 基于GIS的数量方法与应用[M]. 姜世国, 滕骏华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
[7] | 冯 跃, 鲁春霞, 马蓓蓓. 京津冀地区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J]. 资源科学, 2009, 31(4): 566~573.
|
[8] | 杨 春, 陆文聪.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实证[J]. 经济地理, 2008, 28(5): 813~816.
|
[9] | 刘彦随.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 地理学报, 2007, 62(6): 563~570.
|
[10] | 刘彦随, 王介勇, 郭丽英.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12): 4269~4274.
|
[11] | 刘彦随, 吴传钧. 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3): 270~275.
|
[12] | 殷培红, 方修琦. 中国粮食安全脆弱区的识别及空间分异特征[J]. 地理学报, 2008, 63(10): 1064~1072.
|
[13] | 方修琦, 殷培红, 陈烽栋. 过去20年中国耕地生产力区域差异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09, 29(4): 470~476.
|
[14] | 宣国富, 徐建刚, 赵 静. 基于ESDA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0, 30(1): 22~29.
|
[15] | 靳 诚, 陆玉麒.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 地理学报, 2009, 64(6): 713~724.
|
[16] |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9.
|
[17]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9.
|
[18] | 马永欢, 牛文元. 中国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核心设计——构筑国家生存安全保障线[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 24(3): 241~247.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