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06 

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思考

, PP. 273-276

Keywords: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类型,空间差异,产业系统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新经济,是以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地理学应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研究。循环经济模式的5种基本类型包括①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提高的模式;②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不变的模式;③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但大于零的模式;④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等于零的模式;⑤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小于零的模式。认清循环经济不同类型模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循环经济的"多赢",正确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模式。认为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空间差异规律包括环境质量"U"字型分布规律和环境质量地区差距的倒"U"字型规律,在近期缩小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之间环境质量的差距是不现实的,应通过因地制宜地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缓三大经济地带环境质量差距扩大的趋势。

References

[1]  金泽虎.以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J].现代经济探讨,2003,(5):7~9.
[2]  李赶顺.浅析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方策[J].日本学刊,2002,(6)105~117.
[3]  黄速建,魏后凯.西部大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  程国栋.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J].冰川冻土,2002,(24)4:335~341.
[6]  陈 烈,刘复友.广州增城市域可持续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7]  陈国阶.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J].地理科学,2003,23(2):129~135.
[8]  张 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9]  徐高田,陈 勇,龚礼明.首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2):57~60.
[10]  丁同玉.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策略[J].科学管理研究,2003,21 (6):80~82.
[11]  陆大道,刘 毅,樊 杰,等.199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  刘再兴,蒋清海,侯景新.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13]  任东明.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状态的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00,20(2) :97~101.
[14]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20(6):487~491.
[15]  孟庆民,李国平,杨开忠.学习型区域:面向全球化的区域发展[J].地理科学,2001,21(3):205~20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