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0 

论中国地域系统的协调与调控

, PP. 321-328

Keywords: 地域系统,区域关系,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关系调控,协调对策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区域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协调与处理好区域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地域系统的协调与调控为主题,论述了世界与中国的地域系统、区域关系及主要区域问题。尤其针对中国着重提出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区域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与耕地不断被侵占,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协调区域关系的相关对策,最终构建了科学合理区域关系的新思路。

References

[1]  郑 度.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理科学,1999,19(3):193~197.
[2]  陈 才.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J].经济地理,2008,28(6):918~922.
[3]  胡序威.区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问题[J].规划研究,2005,29(15):12~17.
[4]  蔡运龙.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耕地问题[J].资源科学,2000,22(3):24~28.
[5]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41.
[6]  吴殿廷,田 杰,李雁梅,等.我国各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1):51~58.
[7]  樊 杰.解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探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J].战略与决策研究,2007,22(3):194~201.
[8]  陆大道.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J].地理研究,2002,21(3):135~145.
[9]  陈 才.区域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  郑 度.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J].地理研究,1998,17(1):4~9.
[11]  杨青山,梅 林.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2001,21(5):532~537.
[12]  胡细银.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定量分析与三大经济地带划分[J].经济问题探索,1991,(2):15~18.
[13]  马建堂.国际统计年鉴2009[M]. 北京:中国统计局出版社,2009.
[14]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9[M]. 北京:中国统计局出版社,2009.
[15]  中国投资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投资年鉴2006[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16]  毛泽东.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讲话提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57:314~315.
[17]  姚士谋,陈 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演化趋势[J].地理学报,1998,53(12):1~10.
[18]  李培祥.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2):136~143.
[19]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3):22~27.
[20]  傅 超,郑娟尔,吴次芳.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6):68~72.
[21]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新中国五十年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2]  刘盛和.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与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43~50.
[23]  陈 才,马廷玉,杨晓慧.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