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我国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研究综述
, PP. 264-269
Keywords: 厄尔尼诺,拉尼娜,南方涛动,大气环流,气候影响
Abstract: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参阅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描述,分析几种有代表性的成因机理,探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特别是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当前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美好的展望.
References
[1] | 李崇银.频繁的东亚大槽活动与ElNiйo的发生[J].中国科学(B辑),1988,18(6):667~674.
|
[2] | 刘厚赞,刘梦玉.热带太平洋地热散量与厄尔尼诺事件[J].气象学报,1989,47(4):501~505.
|
[3] | 陈烈庭.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东部海温的相互作用[J].大气科学,1982,6(2):148~155.
|
[4] | 徐群.南方涛动与我国汛期(6~10月)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的相关分析[J].科学通报,1986,31(20):1567~1569.
|
[5] | 潘怡航.赤道东太平洋热力状况对西太平洋台风发生频率的影响[J].气象学报,1982,40(1):24~33.
|
[6] | 董克勤,齐树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西太平洋台风频数年际变化的关系[J].海洋学报,1990,12(4):505~509.
|
[7] | 王绍武,赵宗慈.长期天气预报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5~86.
|
[8] | 李麦村,等.中国东部季风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J].大气科学,1987.11(4):365~371.
|
[9] | 莫如平.中国降水、气温的年际振荡及其与厄尔尼诺的联系[J].海洋学报,1989,11(2):143~148.
|
[10] | 黄荣辉.ENSO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新进展[J].大气科学,1990,14(2):234~241.
|
[11] | 黄真,陶诗言.1982年夏季热带大气环流异常与ElNiйo事件发展机制的探讨[J].大气科学,1992,16(6):62~67.
|
[12] | 任振球,张素琴.地球自转减慢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J].气象学报,1986,44(4):411~416.
|
[13] | 李若纯,孙瑞本,等.强火山爆发与厄尔尼诺事件[J].气象学报,1990,48(2):220 223.
|
[14] | 徐群.前期南方涛动对初夏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的影响[J].热带气象,1988,4(2):130~134.
|
[15] | 叶笃正,杨广基,等.东亚和太平洋上空平均垂直环流(一)夏季[J].大气科学,1979,3(1):1~10.
|
[16] | 李崇银.厄尔尼诺与西太平洋台风活动[J].科学通报,1985,30(14)1068~1071.
|
[17] | 黄荣辉.引起我国夏季旱涝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遥相关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J].大气科学,1990,14(1):108~116.
|
[18] | 李崇银.中国东部地区的暖冬与厄尔尼诺[J].科学通报,1989,34(4):283~286.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