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功能认知研究——以连云港市区为例
, PP. 583-592
Keywords: 绿色开放空间系统 ,认知研究 ,城市 ,连云港市区
Abstract: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具有生态调控、经济社会与文化景观等3项功能,可通过评价功能强度、测度满意程度与优化系统功能等分别实现学者、市民与政府对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功能的认知。三类认知构成了研究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功能的独特知识体系,为该系统的功能优化提供了执行线索,进而对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以连云港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为例,在评价功能强度、测度满意程度并对比分析二者异同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学者与市民的意见,提出优化系统功能的方案。
References
[1] 吴琼,王如松,李宏卿,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 生态学报,2005,25(8):2090~2095.
[2] 宋冬梅,肖笃宁,申元村.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4):80~86.
[3] 陈爽,王丹,王进.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的居民认知度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4):55~59,151.
[4]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 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5] 王云才.论都市郊区游憩景观规划与景观生态保护[J].地理研 究,2003,22(3):324~334.
[6] 毛卫东,黄震方,沈正平等.边缘型旅游城市的旅游开发探讨 ——以连云港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8,23(6):124~128.
[7] 陈爽,王进,詹志勇.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研究[J].地 理科学进展,2004, 23(5):67~77.
[8] 杨保东.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9] 王发曾.论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J].人文地理,2005, 20(1):1~9.
[10] 郝凌子.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11] 沈德熙,熊国平.关于城市绿色开敞空间[J].城市规划汇刊, 1996,(6): 7~11.
[12] 才燕.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结构布局分析——以连云港市为 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32~1034.
[13] 连云港市统计局.连云港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10.
[14] 周晓娟.西方国家城市更新与开放空间设计[J].现代城市研究, 2001,(1):62~64.
[15] 王发曾,王胜男,李猛.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的动态演 变与功能优化[J].地理研究,2012,31(7):1209~1223.
[16] 李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J].应用 生态学报,2004,15(3):527~531.
[17] 刘滨谊,姜允芳.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2):27~29.
[18] 邓小军,王洪刚.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J].新建筑,2002,83(6): 75~76.
[19] Salvador del Saz-Salazar, Pau Rausell-Koester. A Double-Hurdle model of urban green areas valuation: Dealing with zero respons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8,(84):241-251.
[20] Hildebrand F. Designing the City: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Urban Form [M]. London: Routledge, 1999:97-118.
[21] 吴人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J].环境导报,2001,(3): 39~41.
[22] 余琪.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J].城市规划汇刊,1998, (6):49~5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