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东亚的季节
, PP. 1-10
Abstract: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许多气象工作者从环流的季节变化来研究我国的季节。高由禧等在研究东亚季风的基础上,对东亚季节划分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东亚天气气候的许多重要规律。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以来,积累了许多对流层上层天气系统的研究资料,并开展了对青藏高原的作用,尤其是热力作用的系统研究,同时对我国雨带和雨季的特征也作了许多新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东亚季节的划分问题重新进行分析。分析季节的变化是认识长期天气过程的基础,我们希望这项工作对认识东亚的天气气候规律有所裨益。
References
[1] 刘匡南等,近五年东亚夏季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及其夏季特征的初步探讨,气象学报,27卷,1956年
[2] 叶笃正、肉诗言、李麦村,在六月和十月大气环流的突变现象,气象学报,29卷,1958年
[3] 高由摇、娜其范,我国的秋雨现象,气象学报,23卷,1958年
[4] 王绍武,北半球500毫巴月平均环流特征及演变规津的研究—超长波,气象学报,34卷,第3期,1964年
[5] 朱福康等,南亚高压,科学出版社,1979年
[6] 叶笃正,高由禧等,育藏高原气象学,科学出版社,1979年
[7] 徐国昌、李梅芳,青藏高原的雨季,1981,即将发表
[8] 中央气象局,中国离空气侯资料各高度风,1960-1969年
[9] 李麦村、徐国昌,梅洋、大陆和高原的热状况对东亚季节变化的影响,1981,即将发表
[10] J.C.Sadler,etc.The mean tropospheic circulation and cloudaess over southeast Asia and neighboriag areas Hawaii iastitute of geophysics uaiverssity of Hawaii Scientific report,No 1,1970. 8
[11] C.S.拉梅奇,季风气象学,科学出版社,1978年,中译本
[12] 东北低温冷害会战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I00毫巴高度距平资料,1979年
[13] 上海中心气象合,500毫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逐日位置,气象科技资料附刊,1978年4月
[14] 叶笃正、朱泡真,从大气环流变化论东亚过渡季节的来临,气象学报,26卷,1955年
[15] 陶诗言等,东亚的梅雨期与亚洲上空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系,气象学报,29卷,1955年
[16] 高由禧,东亚的秋高气爽,气象学报,29卷,1658年
[17] 高由禧等,东亚季风的若千同题,科学出版社,1962年
[18] 徐国昌、李梅芳、张志银,我国而带的季节变化,1981,即将发表
[19] 朱福康,多年月平均500毫巴图上60°N和30°N纬圈上的波谱分析,气象学报,34卷,第1期,1961年
[20] 徐国昌、葛玲、吴敬之,我国西北陕、甘、宁、青地区的自然天气季节,地理学报,29卷,第4期,1963年
[21] 徐国昌,青藏离原东北侧干早的天气气候特征,长期天气预报文集,气象出版社,1981年
[22] 中央气象局,中国高空气侯资料压温湿,1960-1969年
[23] 《Monthly Climate Data for the World》,WMO.etc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