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1 

庐山旅游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PP. 1221-1227

Keywords: 气候变化,气温,降水,庐山旅游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1955~2008年庐山旅游区气候要素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4a来气温和降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升高和增加趋势。庐山旅游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较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并在1996年左右发生了突变。极端最高气温升高幅度微弱,但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且升高幅度较大。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频繁波动突变,且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降水量都较以前偏高,其中20世纪90年代最高。近年来,最大日暴雨量和年暴雨日数都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是最大日暴雨量和暴雨日数的最高时期。夏秋季节暴雨频繁,暴雨6月最多,大暴雨8月最多,且年降水量增加趋势的贡献可能是夏秋季节极端降水事件增加的结果。

References

[1]  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I):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3~8.
[2]  崔林丽,史 军,周伟东.上海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9,29(1):93~97.
[3]  杨素英,孙凤华,马建中.增暖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08,28(2):224~228.
[4]  于兴修,杨桂山,王 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动向[J].地理科学,2004,24(5):627~633.
[5]  蒋晓伟,冯立梅,杨达源,等.庐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评价及深度开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3):233~236.
[6]  Mann H B. Nonparametric tests against trend[J]. Econometrica. 1945,13:245-259.
[7]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8]  何云玲,张一平,杨小波.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7,27(4):499~505.
[9]  刘 宇,匡耀求,吴志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以广东东莞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5):597~602.
[10]  柳艳菊,闫俊岳,宋艳玲.近50年南海西沙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6):804~808.
[11]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Summary for Policy Makers[M]. Cambridge and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2]  李子君,李秀彬.近45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潮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8,28(6):809~813.
[13]  卢爱刚,庞德谦,何元庆,等.全球升温对中国区域温度纬向梯度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6,26(3):345~50.
[14]  Camille P, Stephen R, and Ben M. Geological heritage in Chinese parks balancing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J]. FOCUS on Geography, 2006, 49(3):10-16.
[15]  胡海胜,魏美才,唐继刚,等.庐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模拟[J].生态学报,2007,27(11):4696~4706.
[16]  钟士恩,任黎秀,欧阳怀龙.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4):76~80.
[17]  Mandelbr B B, Wallis J R. Robustness of rescaled range R/S in measurement of noncyclic long run statistical dependence[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1969,5(5):967-988.
[18]  陈亚宁,徐长春,杨余辉,等.新疆水文水资源变化及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09,64(11):1131~134.
[19]  贾文雄,何元庆,李宗省,等.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及突变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4):525~531.
[20]  岳文泽,徐丽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7,27(2):243~248.
[21]  叶正伟,许有鹏,徐金涛.江苏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演变趋势与成灾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6):880~88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