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地面沉降对上海黄浦江防汛工程的影响分析
, PP. 543-547
Keywords: 地面沉降,城市防汛,外滩防汛墙,灾害防御,上海
Abstract:
地面沉降导致上海地面高程损失,并降低防汛工程设防能力。1921~2007年地面平均沉降1.973m,最大沉降3.035m,市区普遍低于江河高潮位。地面沉降在中心城区外滩黄浦江防汛墙四次加高改建中分别占增高幅度的98.0%,62.6%,30.1%,7.8%,目前防汛墙仍受到地面沉降的持续影响,1994~2006年区域地面沉降占防汛墙总体沉降量的71.9%。地面沉降的长期危害是影响上海城市防汛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是上海城市灾害防御的重要内容。
References
[1] | 程 江,杨 凯,赵 军,等.上海中心城区河流水系百年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7,27(1):85~91.
|
[2] | 杨世伦,陈吉余.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和演变[J].地理科学,1995,15(4):307~314,393.
|
[3] | 罗潋葱,秦伯强,朱广伟.太湖流域上游降水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4):472~476.
|
[4] | 龚士良.长江中下游环境地质问题及对防洪工程的影响[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10(3):19~27.
|
[5] | 杨 凯,唐 敏,周丽英.上海近30年来蒸发变化及其城郊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5):557~561.
|
[6] | 李永平,秦曾灏,端义宏.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和研究[J].地理学报,1998,53(5):393~403.
|
[7] | 李加林,王艳红,张忍顺,等.海平面上升的灾害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1):87~93.
|
[8] | 龚士良.上海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9(2):108~111.
|
[9] | 段正梁,张维然.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体系研究——以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95~102.
|
[10] | 李维显.上海外滩防汛墙的高度[J].上海地质,1990,(2):35~41.
|
[11] | 杨林德,徐日庆,陈 宝,等.上海市防汛墙岸堤变形规律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7,19(3):89~94.
|
[12] | 陈 宝,程徽丰,杨林德.上海市外滩防汛墙结构沉降的预测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8):1287~1292.
|
[13] | 姚士谋,陈 爽,年福华,等.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利用保护问题探索——以长江下游若干城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28(1):22~28.
|
[14] | 《上海水利志》编纂委员会.上海水利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
|
[15] | 戴雪荣,师育新,俞立中,等.上海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J].地理科学,2005,25(5):636~640.
|
[16] |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等.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3):317~323.
|
[17] | 戴雪荣,李良杰,俞立中,等.上海城市地貌形变与防汛墙地理工程透析[J].地理研究,2005,24(6):911~918.
|
[18] | 龚士良.上海软粘土微观特性及在土体变形与地面沉降中的作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10(4):378~384.
|
[19] | 杜景龙,杨世伦.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周边滩涂冲淤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07,27(4):390~394.
|
[20] | 俞肇元,袁林旺,谢志仁.江苏沿海海面的多尺度波动过程和趋势预测[J].地理科学,2008,28(1):94~99.
|
[21] | 龚士良.上海地下水资源系统开发与管理[J].管理工程学报,1999,13(1):47~4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