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08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及突变分析

, PP. 525-531

Keywords: 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气候突变,河西走廊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的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后明显偏高,其中冬季升温显著,而降水在60年代偏少,70年代最多,80年代又偏少,90年代以后又偏多,2000年以来秋季降水增加显著。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走廊平原区的气温突变明显,而降水突变不明显;区域气温突变比较一致,春、夏、秋季在90年代中后期发生升温突变,冬季在80年代中期发生升温突变,年平均气温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后期也发生升温突变;降水突变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西部降水在6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突变后降水量增多。

References

[1]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2]  王遵娅,丁一汇,何金海,等. 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J]. 气象学报,2004, 62(2):228~236.
[3]  孙 娴,林振山. 经验模态分解下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J]. 地理学报,2007, 62(11):1132~1141.
[4]  郭志梅,缪启龙,李 雄.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 地理科学,2005, 25(4):448~454.
[5]  叶柏生,李 翀,杨大庆,等.我国过去50 a来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I):年系列[J]. 冰川冻土,2004, 26(5):587~594.
[6]  王绍武,叶瑾琳,龚道溢,等.近百年中国年气温序列的建立[J]. 应用气象学报,1998, 9(4): 392~401.
[7]  丁一汇,戴晓苏.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 气象,1994, 20(12):19~26.
[8]  陈隆勋,朱文琴,王 文,等.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J]. 气象学报,1998, 56(3):257~271.
[9]  王翠花,李 雄,缪启龙.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2003, 23(4):441~447.
[10]  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等.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 10(4):717~727.
[11]  何云玲,张一平,杨小波.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2007, 27(4):499~505.
[12]  信忠保,谢志仁,王 文.宁夏降水变化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J]. 地理科学,2005, 25(1):49~55.
[13]  吴绍洪,尹云鹤,郑 度,等.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J]. 地理学报,2005, 60(1):3~11.
[14]  靳立亚,符娇兰,陈发虎.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 地理科学,2005, 25(5):567~572.
[15]  施雅风,沈永平,李栋梁,等.中国西北部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J]. 第四纪研究,2003, 23(2): 152~164.
[16]  陈仁升,康尔泗,杨建平,等. 甘肃河西地区近50年气象和水文序列的变化趋势[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8(2):163~170.
[17]  李栋梁,刘洪兰.黑河流量对祁连山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J]. 中国沙漠,2004, 24(4):385~391.
[18]  蓝永超,丁永建,康尔泗.近50年来黑河山区汇流区温度及降水变化趋势[J]. 高原气象,2004, 23(5):723~727.
[19]  李 林,王振宇,汪青春.黑河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J]. 地理科学,2006, 26(1):40~46.
[20]  符淙斌,王 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 大气科学,1992, 16(4): 482~493.
[21]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等.近50年中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及其成因初探[J]. 气象学报,2003, 61(3): 364~373.
[22]  何思源,刘鸿雁,任 佶.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地形气候植被格局和植被恢复对策[J].地理科学,2008,28(2):253~258.
[23]  张丽旭,魏文寿.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变化趋势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以巩乃斯河谷为例[J]. 地理科学,2002, 22(1):67~71.
[24]  姜逢清,朱 诚,胡汝骥. 1960~1997年新疆北部降水序列的趋势探测[J]. 地理科学,2002, 22(6):669~672.
[25]  李栋梁,魏 丽,蔡 英,等.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J]. 冰川冻土,2003, 25(2):135~142.
[26]  龚家栋,李小雁.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J]. 冰川冻土,2001, 23(4):423~431.
[27]  丁永建,叶柏生,刘时银.祁连山中部地区40 a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J]. 冰川冻土,2000, 22(3):193~199.
[28]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9]  房巧敏,龚道溢,毛 睿.中国近46年来冬半年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7,27(5):711~717.
[30]  王 钧,蒙吉军.黑河流域近60年来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08,28(1):83~88.
[31]  杨素英,孙凤华,马建中.增暖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08,28(2):224~22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