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09 

过去20年中国耕地生产力区域差异变化研究

, PP. 470-476

Keywords: 耕地生产力,农业,区域地理,中国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依据县域农业统计数据,以单位耕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作为衡量耕地基本生产力的指标,对比分析了1985~1987和2002~2004两个时段的耕地生产力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过去2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耕地生产力普遍提高,在农牧交错带及其以西地区耕地生产力增加幅度尤为显著,这些地区耕地生产力的提高对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具有重要意义;②受中国降水空间分异影响,耕地生产力的东西差异依然显著,农牧交错带耕地生产力最低;农牧交错带以东,自西北向东南耕地生产力逐渐增高,耕地生产力区内差异在2002~2004年已表现得不明显;农牧交错带以西,耕地生产力相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侧和农牧交错带;东部地区,由于北方耕地生产力增幅明显,以温度为主导的南北差异已经缩小。

References

[1]  张立峰.试论耕地生产力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1) : 6~8
[2]  殷培红,方修琦,田 青,等. 21世纪初中国主要余粮区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J]. 地理学报. 2006,61(2): 190-198
[3]  殷培红,方修琦,田 青,等. 21 世纪初中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 自然资源学报[J]. 2006, 21(4):625-631
[4]  谭永忠,吴次芳,王庆日,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驱动下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 2005,(5): 727~734.
[5]  陈秀端,任志远.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52~56.
[6]  国家统计局.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84.]
[7]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地理所,国家气象中心合编.中国气候灾害分布图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 99.
[8]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47.
[9]  方修琦,王媛,徐锬,等.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J]. 地理学报,2004, 59(6):820-828.
[10]  殷培红,方修琦,马玉玲,等. 21世纪初中国粮食短缺地区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J]. 地理科学. 2007. 27(4):463-472
[11]  李 茂,张洪业. 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省际差异研究[J]. 资源科学,2003,25 (3) : 49~56.
[12]  张秋菊,傅伯杰, 陈利顶, 赵文武.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耕地生产力与粮食自给能力变化差异[J].资源科学,2004,(4):126~131.
[13]  林 培. 土地资源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14]  吴 群. 中国耕地养育力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2): 36-39.
[15]  国家减灾中心.中国自然灾害年度公报, 2003: 5-6.
[16]  殷培红.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6.
[17]  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2(1):3-8.
[18]  王 媛,方修琦,田 青,云雅如.气候变暖及人类适应行为对农作物总产变化的影响——以黑龙江省1990年代水稻生产为例[J].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2):1645-165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